课件21张PPT。第1章 科学入门第4-5节 滚动训练
1.下列不是测量工具的是( )
A.量筒 B.温度计
C.显微镜 D.刻度尺
2.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
A.偏小 B.偏大
C.与人的身高有关 D.没有影响CA3.清蒸阳澄湖大闸蟹由青色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分类
4.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B B5.有关实验室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在中间
B.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均匀
C.量筒、刻度尺都无零刻度
D.温度计零刻度以下也有刻度,其值为负数
6.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有很大推动作用。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 nm=10-9 m,那么0.3 nm可能是下列那个物体的长度( )
A.一张试卷的厚度 B.某分子的直径
C.一根头发的直径 D.科学课本的长度DB7.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
B.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m
C.一个教室内空气体积约为250 m3
D.科学课本的长度约为50 cmC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9.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10.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 m=1.8×1000=1800 mm
B.1.8 m=1.8 m×1000=1800 mm
C.1.8 m=1.8 m×1000 mm=1800 mm
D.1.8 m=1.8×1000 mm=1800 mmAD11.两支内径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12.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
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A13.在某次实验过程中,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D15.完成下列换算。
(1)2 m= cm
(2)250 L= cm3
(3)880 dm2= m2
(4)50 mm3= cm32002.5×1058.80.0516.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0 ;
(2)课桌的高度8 ;
(3)一支铅笔的长度为20 ;
(4)哥哥的身高174 ;
(5)手上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 ;
(6)一角硬币的厚度2 。
17.用刻度尺测出200页书的厚度为8.5 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 mm,这种测量方法叫 。mdmcmcmcmmm0.085累积法18.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
的长是 。
(2)物体的 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 原理制成;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3)如图二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个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1 mm2.80 cm冷热程度热胀冷缩35~42 ℃0.1 ℃ 37 ℃36.7 ℃缩口水银温度计19.某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他想探究这杯水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1)实验前,该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甲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 ℃。 27(2)该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
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min,水的温度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得越来越慢; min,水温保持不变。
(4)实验中收集9组数据与收集6组数据相比,其好处是 。
A.只有9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B.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C.减小实验误差
D.得到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0~55~8D20.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发明抗生素——青霉素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观察及思考】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作出假设】 。
【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得出结论】 。
请你根据上述科学探究回答问题。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最为恰当的是( )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D(2)结论是 。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在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 实验,其实验方法是 。若实验结果为 ,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对照 把没有放青霉菌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
细菌的影响细菌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