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滚动训练(3课时)(课件 3份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滚动训练(3课时)(课件 3份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7 18:36:5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名师面对与名校名师面对面 与命题专家面对面面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3节 滚动训练1.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米 B.克 C.秒 D.千克
2.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
A.质量变大 B.质量不变
C.密度不变 D.密度变大
3.今年“父亲节”恰逢星期天,小莉给爸爸煮了两个鸡蛋。通常两个鸡蛋的总质量约为( )
A.10 g B.20 g C.100 g D.200 gDBC4.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这个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A5.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B.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这种纸能使细菌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D.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D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32 kg=1.32kg×1000=1320 g
B.1.32 kg=1.32×1000 kg=1320 g
C.1.32 kg=1.32×1000 g=1320 g
D.1.32 kg=1.32×1000=1320 g
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
A.粉笔折断后不能自然地对接在一起
B.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
C.磁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
D.一根铁丝很难被拉断 CB8.关于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物体,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大
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一定相等
D.密度小的物体,质量一定小
A9.有一体积为20 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1/6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为4×103 kg/m3
B10.以下是一则新闻报道:“今天零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5元和2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15元和0.17元”据此估测0号柴油的密度约为(不考虑0号柴油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0.80×103 kg/m3 B.0.85×103 kg/m3
C.0.90×103 kg/m3 D.0.73×103 kg/m3 B11.甲同学测量水的质量时,采用的是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后再测出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然后得出水的质量是ma;乙同学测量水的质量时,采用的是先测量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3,后把水倒掉,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4,然后得出水的质量是mb。则ma、mb的大小关系是( )
A.ma>mb B.maC.ma=mb D.无法确定A12.由同种材料组成的A、B两金属球的质量分别为81 g、50 g,体积分别为30 cm3、25 cm3,若其中有一个金属球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金属球一定是空心的
B.B金属球一定是实心的
C.该材料的密度可能为2 g/cm3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为2.7 g/cm3D13.小明是七年级学生,在一次科学实验中,要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他知道,为保护天平,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上,要在放药品的盘中垫一张纸片。关于测量前的调节,小明同学考虑了下列一些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再在两个托盘中各放一张纸,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称量
B.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再在左盘中放一张纸,再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C.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左盘中放一张纸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D.先在左盘中放一张纸,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D14.小明对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探究,并绘成如图所示图像,由图可知( )
A.a物质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 kg/m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A15.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D16.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
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 mg/cm3,“0.16 mg/cm3”表示的含义是
   。如图为一块100 cm3的
“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   g。
17.往甲、乙、丙三个同样的量筒里分别倒入等量的水,将同样质量的铝块、铜块、铅块分别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量筒中,若水没有溢出,则三个量筒水位由低到高依次是  、   、   。1 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16 mg0.016丙 乙甲18.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三分之一后,其质量   ,密度   。(以上两空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9.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袋奶粉的质量约为0.5   ,金属铝的密度2.7   ;1片药的质量约为500   ;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
20.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   倍。减小不变kgg/cm3mgg1.521.小乐需要测出一块褐煤的密度,于是设计并
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1)测褐煤的质量:A.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左侧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量褐煤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①所示,记录褐煤质量m=   g。右17.0(2)测褐煤的体积:褐煤(不考虑褐煤吸水)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若按如图方法及②③④所示顺序测褐煤的体积,步骤   (填“②”“③”“④”)是可以略去的。此时褐煤的体积V=   cm3。
(3)计算褐煤的密度:利用上述数据,通过ρ=m/V计算,发现测得的褐煤密度偏小,其原因是   。②26有部分水全附着在褐煤的表面,测得的褐煤的体积偏大2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1)在量筒中倒入20 mL水;
(2)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对应示数为   mL;40(3)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
b.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   ;
(4)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填“偏大”或“偏小”)。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右157.8 g7.89×103偏大23.今年小明家种植的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1)120g(2)120cm30.95g/cm3(3)偏小课件25张PPT。名师面对与名校名师面对面 与命题专家面对面面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4-6节 滚动训练1.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蜡、沥青、汞 B.食盐、玻璃、沥青
C.松香、蜂蜡、蜡 D.海波、铝、冰
2.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DB3.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B.0 ℃的水不会蒸发
C.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D.蒸发要吸热B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用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D5.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后,同时熄灭火焰,则( )

A.甲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乙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B.乙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甲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D.两水壶中的水同时停止沸腾A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B.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物质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
D.物质B的熔点可能是60℃
B7.水的比热比煤油的大。如右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 ℃,这个过程中( )
A.煤油温度先升到40 ℃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的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要加热较长的时间A8.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A9.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10.在对冰水混合物加热的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只要还有冰,冰和水的温度保持0 ℃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C11.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一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下述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
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
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
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12.在农村有一些“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 ℃),而下层是其他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 ℃左右 B.80 ℃左右
C.100 ℃左右 D.200 ℃左右A13.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里的“白雾”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D14.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靠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靠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汽化放热16.无论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液化外侧内侧17.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 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 ℃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   发生了   现象。
压缩体积 水蒸气液化18.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   。98吸热保持不变19.芳芳和圆圆学习了物理后,做了两个物理实验:
(1)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晶体(2)她们还利用天平探究了液体蒸发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   (填“调节平衡螺母”或“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依然保持平衡,如果   ,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不同质量增减砝码平衡20.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   ,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到烧杯底秒表自下而上(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b)所示,则图   (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a)液体沸腾需要吸热质量(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固液共存晶体课件23张PPT。名师面对与名校名师面对面 与命题专家面对面面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7-8节 滚动训练1.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2.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3.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车胎爆炸 D.食物腐烂DD4.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气压减小
C.试管内液体反应后为混合物
D.水中加酚酞目的是判断反应后物质的酸碱性A5.有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箱门吸应用了磁铁的磁性
B.撑杆跳高应用了撑杆的弹性
C.导线用铜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热性
D.炒锅用铁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热性
C6.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 )
A.保温性能好 B.易被压缩
C.能吸油但不吸水 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A 7.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
A.熔点高 B.导热性好
C.导电性好 D.弹性好B8.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9.纳米是   的单位。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   (填“延展性”或“磁性”)。长度延展性10.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凝华放出11.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升华熔化凝华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主要做法的将碘化银、干冰播撒到云中的适当部位使其降雨,它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干冰“喷”入高空会很快    ,在此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微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会一直悬浮在空气中,直到微尘等杂质粒子出现(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受热后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杂质粒子相当于一个“核”,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遇到它会依附在上面,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    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填上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升华液化凝华熔化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13.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1)第1、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铁水蒸气14.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1)“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具有   的特点。
(2)纳米陶瓷刀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   高。
(3)如图所示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   (填字母)。耐高温硬度c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材料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材料二】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材料三】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1)“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这是利用了它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将会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物理性质DB升高16.综合考虑表中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哪两种金属的导电性能好? 
银、铜 。
(2)在你认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哪种更适宜做导线?为什么?
 铜更适宜做导线,因为银产量低,价格高(或铜产量高,价格低,所以选铜做导线材料) 。
(3)通过综合分析上表的各项指标,请写出你所发现的一条规律。
 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