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 专项复习训练(课件 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专项复习训练(课件 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14:4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名师面对与名校名师面对面 与命题专家面对面面第4章专项复习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2.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C3.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   (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 g、20 g和5 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左增加77.4 g4.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通过   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小明在练习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怎么也想不通老师为什么反复强调。
(1)调节横梁平衡时,要把游码放在横梁左端的零刻度线。
(2)物体与砝码的放置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他想了许久,针对老师强调的两点,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下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1)按天平正确操作程序测物体的质量m物,天平平衡时,砝码个数与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g。
(2)故意将游码放在0.2 g的位置,再调节平衡后,继续对此物体进行称量,天平平衡后,砝码个数与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g。
(3)天平调节平衡后,故意将此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内,天平平衡后,砝码个数与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g。36.636.636.65.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不管甲物质的质量是否减半,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始终是乙物质的两倍
D.乙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D6.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C.当水从0℃上升到8℃的过程中,其密度先增大后减少
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C7.小芳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密度为   kg/m3。812.7×103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A9.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B10.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且熔点是95 ℃
B.该物质熔化过程共经历了12 min
C.在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在BC段过程中不需要吸热C11.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12.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熔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蒸发,后液化BB13.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③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④氧气具有可燃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杭州G20峰会的精彩文艺演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音乐喷泉 B.焰火表演
C.舞台升降 D.灯光表演AB16.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毫升的水,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了下列实验:
(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滤液并加热煮沸,发现有红色的铜单质析出。这时维生素C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把滤液加热煮沸5~10秒,再重复做上述的两个实验,发现维生素C性质与未加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以下不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在常温下比较   (填“稳定”或“不稳定”)。化学变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