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1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2.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 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蛟龙号”潜水 B.“神舟十一号”飞天
C.沙漠干旱沙雨 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BDC4.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B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猜想与假设 ②评估 ③提出问题 ④分析论证 ⑤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⑤⑥④②⑦
C.③①④⑤⑥②⑦ D.③①⑤④⑥②⑦B6.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7.如图所示,在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都对C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9.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
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10.实验室里的量筒常常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矮而粗的形状,这主要是为了( )
A.美观、好看 B.提高稳度
C.便于操作 D.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DD11.2016年2月,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为黑洞的存在作出了有力证明。测量是物理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列关于测量的描述准确的是( )
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B.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测量时不必将温度计始终与被测物体接触
C.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使用时必须使用镊子取放砝码
D.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必须竖直使用
C12.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面积
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
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D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②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 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①②④⑤ B.③⑤ C.①④⑥ D.①④⑤⑥
14.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CD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B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成功者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
D.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B17.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订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D1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肯定大于15mL B.肯定小于15mL
C.肯定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1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m=3.4÷1/1000mm=3400mm
B.3.4m=3.4m÷1/1000=3400mm
C.3.4m=3.4m×1000mm=3400mm
D.3.4m=3.4×1000mm=3400mmAD20.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二、简答题(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2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________。
2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温度的单位是____,体积的单位是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温度用温度计,实验室常用_____来测量液体体积。
23.下列仪器中,作为热源来加热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用作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用作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
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万有引力定律观察米℃m3量筒③⑤②⑥④24.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新铅笔的长度是1.8____;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____;
一只冰箱的体积大约是250___; 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____。
2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dmmmLm3B1.3326.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
27.量筒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前要看清它的______和____________;量筒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视线要跟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实验室量取7mL水,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如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______mL。-2238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程最小刻度放在水平桌面上凹液面的最低处104428.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25圈的总长度是_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mm;若由于疏忽,在数铜丝匝数时少了一匝,则测量的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在绕线时铜丝之间有间隙,则测得结果将______。5.002.0偏大偏大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29.(8分)用天平测一盒大头针的数量,某学生用了如下步骤:
a.将一盒大头针倒入天平左盘内称出其质量m1;
b.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c.在天平上称量两枚大头针的质量m2。
(1)在以上步骤中,步骤____不利于实验测量,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一盒大头针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c在天平上称量20枚大头针的质量m2bcan=20m1/m230.(4分)实验探究:
(1)点燃一根蜡烛,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这两支蜡烛,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产生黄色火焰,蜡烛量越来越少,出现蜡油(答案不惟一,可从烛焰层次,温度等方面进行观察)。高的蜡烛先熄灭。31.(10分)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了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冒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
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中,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泡,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
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
哪一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
(3)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可能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车胎破了,气嘴的螺丝松了,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32.(12分)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双层玻璃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小明同学在房间里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做10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操作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本实验除了控制橡胶球、斜面、玻璃球等装置相同外,在操作上需要保持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每次拉开橡胶球离开玻璃板的距离应相同玻璃层数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四、分析计算题(共10分)
33.如图所示,笑笑为了测量出一块石头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一个实验:
(1)在一个底面内直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4厘米;
(2)将石头放入水中后,量得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解:3.14×(10÷2)2×(6-4)=3.14×25×2=3.14×50=157(立方厘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大约是157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