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19: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 积 木》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玩具?(展示积木)想玩吗?不过老师要先考考你们。
2.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口答。
10+5= 10+8= 4+3= 5+1= 6+2= 1+7=
7-2= 8-3= 7-4= 9-4= 6-3= 8-1=
3.谁能用积木表示13?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来试一试?其他人用小棒代替摆。
4.用算式怎样表示?10+3=13 3+10=13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呀!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解决问题
1、(出示挂图)你们看,笑笑和淘气也来搭积木了,他们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15 18-2=16
3、为什么这样列?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左边是十块,右边是三块,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生:先是搭18块,拿走了2块是十六块,所以就是18-2=16
4、谁还有不同算法的吗?
生:我是接着往下数的,13,14,15,所以13+2=15
生:我是用摆小棒数的。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试一试 14+5 =( ) 17-6=( )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用小棒摆出14 ,一捆零4根,再摆5根,一共是一捆零9根,所以14+5=19
生:先摆一捆零7根小棒,再拿走6根,还剩下一捆零1根,所以17-6=11
2.你们真是太棒了!笑笑还遇到了一个难题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小棒图11 18)请你任意添加或拿走小棒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并记录下来
4.小组汇报,上台展示。(得到的算式有:11+1=12 11+2=13 11+3=14 11+4=15 11+5=16 11+6=17 11+7=18 11+8=1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5.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6.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出你们善于动脑子思考的结果。
这么多的算式的计算,只和哪个数位有关?(个位)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师:你们帮笑笑这么大的忙,要带你们到游乐场玩“碰碰车”。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3.每小组选一组来做
4.小组汇报结果
(二)摘苹果游戏
1 淘气小朋友要请你们吃苹果,但是有条件,谁算对了才能“摘苹果吃”。
2 出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师生游戏。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 学 设 想
本课主要以“激趣、质疑、探究”为教学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模式,以“动口、动手、操作”为具体教与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体现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数学系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据此,本节课教学设计时作了以与几个方面的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参与、引导探索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境,营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既“新”又“动”,给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乐于参与并有强烈的探究究欲望。
“动”为主线,诱发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装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善于提问,学会交流,倾听,善于表达。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支探索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