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 《概率的基本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 《概率的基本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22: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化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 数学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教学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两个集合之间存在着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如{2,4}С{2,3,4,5},{1,3}={3,1}.
另外,集合之间还可以进行交、并、补运算.
2.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
师生共同讨论:观察上例,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吗?你还记得子集、等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吗?
我们可以把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看成一个集合,那么必然事件对应全集,随机事件对应子集,不可能事件对应空集,从而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使我们对概率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知探究
1.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思考:在掷骰子试验中,我们用集合形式定义如下事件:
C1={出现1点},
C2={出现2点},
C3={出现3点},C4={出现4点},
C5={出现5点},C6={出现6点},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
D2={出现的点数大于4},
D3={出现的点数小于6},
E={出现的点数小于7},
F={出现的点数大于6},
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等等.
你能写出这个试验中出现其它一些事件吗?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吗?
上述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显然,如果事件C1发生, 则事件H一定发生,这时我们说事件H包含事件C1,记作
H C1.
一般地,对于事件A和B,如果事件A发生时,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BA ( 或AB );
与集合类比,可用如图表示。
不可能事件记作,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如果C1发生,那么事件D1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C1= D1.
一般地,若BA,且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3)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 A∪B(或A+B).
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中,事件C1∪C5表示出现1点或5点这个事件,
即C1∪C5={出现1点或5点}.
(4)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A∩B(或AB).
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中D2∩D3=C4.

(5)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例如,上述试验中的事件C1与事件C2互斥,事件G与事件H互斥。
(6)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 事件A与事件B有且只有一个发生.
在上述试验中,为不可能事件,为必然事件,所以G与H互为对立事件。
思考:事件A与事件B的和事件、积事件,分别对应两个集合的并、交,那么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对应的集合A、B是什么关系?
集合A与集合B互为补集.
思考:若事件A与事件B相互对立,那么事件A与事件B互斥吗?反之,若事件A与
事件B互斥,那么事件A与事件B相互对立吗?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思考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0≤P(A)≤1;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 在掷骰子试验中,E={出现的点数小于7},因此P(E)=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如在掷骰子试验中,F={出现的点数大于6},因此P(F)=0.
思考2: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事件A∪B发生的频数与事件A、B发生的频数有什么关系?频率f n(A∪B)与f n(A)、f n(B)有什么关系?进一步得到P(A∪B)与P(A)、P(B)有什么关系?
若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f n(A∪B)= f n(A)+ f n(B),由此得到概率的加法公式 :
若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 P(B).
思考3: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P(A∪B)的值为多少?P(A∪B)与P(A)、P(B)有什么关系?由此可得什么结论?
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P(A)+P(B)=1.
思考4: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P(B)与1的大小关系如何?
P(A)+P(B)≤1.
三、典型例题
例1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取到方片(事件B)的概率是,问:
(l)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解:(1)因为C= A∪B,且A与B不会同时发生,所以A与B是互斥事件,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C)=P(A∪B)= P(A)+P(B)=.
(2)C与D也是互斥事件,又由于C∪D为必然事件,所以C与D互为对立事件,所以
P(D)=1- P(C)=.
点评:利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性质求概率
例2某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7环;
事件B: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命中环数小于6环;
事件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事件A与事件C互斥,事件B与事件C互斥,事件C与事件D互斥且对立.
点评:学会判断互斥、对立关系
四、课堂练习
课本第121页1,3,5
五、课堂小结
1.事件的各种关系与运算,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的外延具有包含关系,即{对立事件}{互斥事件}.
2.在一次试验中,两个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它包括一个事件发生而另一个事件不发生,或者两个事件都不发生,两个对立事件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3.事件(A+B)或(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
事件(AB)或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
4.概率加法公式是对互斥事件而言的,一般地,P(A∪B)≤P(A)+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