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导学案+ 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导学案+ 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2 20:13: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6课《戊戌变法》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重点) 2.了解创办的组织及报刊,以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3.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结果及历史意义,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教训。(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时间:1895年春 (3)地点:北京 (4)代表人物: 康有为 、 梁启超 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5)目的: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6)结果:失败。 (7)意义(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译述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和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2.时间: 1898 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9 月21日结束 3.结果: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 ,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4.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思想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上: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六君子”。6.戊戌变法的由来:“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 103 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也称 “百日维新” 。 7.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2:【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28—30页“百日维新”的内容,观看视频:公车上书。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发起人、内容、影响是什么? 问题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任务3:【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30—31页“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列举出百日维新的内容,说出维新变法的结果? 问题2.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4:【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时间: 原因: 公车上书 代表人物: 意义: 时间: 内容: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结果: 意义: 由来: 戊戌变法的由来: 戊戌六君子: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一、选择题1.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史称“公车上书”。他们反对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挽救民族危机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3.八年级(1)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下列内容属于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相同点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 5.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人物有(?? ) 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C.康有为、梁启超D.慈禧太后、袁世凯 6.查阅当时的报刊是了解一段历史真相的有效手段,如果要研究我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演变,你应当研究哪一报刊或著作(?? ) A.《国闻报》B.《农政全书》C.《泰晤士报》D.《资治通鉴》 7.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他”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二、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公车上书”事件。 INCLUDEPICTURE "http://tqmshl.czbanbantong.com/tqms/5bb42d413915476caf1344a351e1668c.img"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举出材料一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写出此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目的。 (2)概括出材料二中所表达的主张。 (3)说出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答案】一、1.C 2.D 3.D 4.A 5.C 6.A 7.C (1)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2)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校等。(3)材料一(公车上书)揭开了材料二(戊戌变法)的序幕。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9张PPT)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被瓜分
怎么办?
出路?
民族危机进一步严重
外族的侵略威胁本民族的统治
新知导入
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部分读书人冲破“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开始寻求从政治制度方面解决危机的方法。你知道下面的两位人物是谁吗?他们是怎样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
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说出公车上书的原因;列举公车上书的时间、发起人、内容;思考公车上书的影响;列举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进行的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讨,列举出维新变法的内容,说出维新变法的结果,小组讨论出公车上书的性质、意义、教训。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重点、难点)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学习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时间:1895年春
(3)地点:北京
新知讲解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5)内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6)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阅读教材,列举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做了哪些活动,即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
组织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合作探究
创办报刊
——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百日维新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支持他的珍妃
戊戌变法的标志:
戊戌变法的性质: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
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新知讲解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
方面
军事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
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
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称“戊戌变法”。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内容和影响
结果如何
失败
1.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2.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3.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被手握大权的顽固派镇压,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此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①从主观上看: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他们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人民群众,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②从客观上看:戊戌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教训:
戊戌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失败。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合作探究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1898年6月至9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政治改良运动。不过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
序幕—公车上书
影响最大的报刊—《时务报》、
《国闻报》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板书设计
谢谢观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进行民族救亡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国难当头之时,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旨在实现“三民主义”思想的辛亥革命,前者以失败告终,后者虽结束帝制但没有实现革命最终目的,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维新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影响力最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直报》 D.《申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熟悉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排演历史剧《百日维新》,剧中一小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据此判断,这个小演员扮演的角色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谭嗣同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逃跑,谭嗣同没有逃跑,甘愿为了变法牺牲自己的生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有学者评述: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指 (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答案】B
【解析】A项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意义;B项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结局惨烈,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故B符合题意;C项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意义;D项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5.在百日维新期间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在教育方面主张( )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 D.开办新式学堂育人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在教育方面主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如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故D符合题意;A是百日维新在军事方面的主张;B是百日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张;C是百日维新在政治方面的主张。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世纪末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由此判断,这次运动是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等人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希望通过变法的方式来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选项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下列历史现象,哪种排列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 )
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创办京师同文馆 ③创办《民报》 ④创办《新青年》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变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京师同文馆都属于洋务运动的活动,体现出国人器物层面的探索;《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的报刊,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的报刊,属于思想层面的探索,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C和D错误。故选A。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指的是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指的是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与戊戌变法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观察下表,导致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普通民众对报刊需求很大 B.维新派创办报刊开启民智
C.列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D.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开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95年到1898年中国人创刊数量增加”,可知与维新变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康、梁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创办报刊, 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宣传变法,号召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因此导致表中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创办报刊。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戊戌六君子”之一,在戊戌政变中,甘愿为变法而死的第一人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故C符合题意;ABD不属于“戊戌六君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 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对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中国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进行了戊戌变法。因此最能体现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公车上书三者之间关系的是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边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1898年6月---9月、改革政府机构”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百日维新。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戊戌变法的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等,但是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下,变法失败,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98年6月---9月、改革政府机构”是解题的关键,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1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慈禧太后、袁世凯 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害。谭嗣同在刑场上悲愤地吟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故诗中的“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故A符合题意;光绪皇帝支持变法,故D不符合题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和袁世凯不是谭嗣同口中的贼,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左图右史”,图片是历史的珍贵记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影响是( )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这次运动成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B项指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项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北洋舰队全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选D。
15.如下图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左宗棠、张之洞 C.康有为、梁启超 D.光绪帝、谭嗣同
【答案】C
【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由于顽固派势力的强大等原因,变法失败。戊戌变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故C项符合题意;D项中的光绪帝、谭嗣同也与戊戌变法有关,但与题文中两个人物肖像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B项中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他们领导的是洋务运动,故A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文中的“戊戌变法中”,就可以把AB项排除,再结合题文给出的人物肖像,准确地解答问题。所以题文的每一个信息都有可能对解题有帮助,注意提取,运用所学进行综合分析。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材料二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答案】公车上书
【解析】依据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公车上书,掀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2)材料二反映的谁英勇就义的情景?“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什么?
【答案】谭嗣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解析】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谭嗣同英勇就义的情景;“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弱小,光依靠没实权的光绪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袁世凯的告密。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弱小,光依靠没实权的光绪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袁世凯的告密。


17.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 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这一位皇帝是谁?
【答案】光绪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后来光绪帝支持变法。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答案】戊戌变法
【解析】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全面支持筹划变法的皇帝是光绪帝,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一。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3)“皇太后”是指谁?
【答案】慈禧太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在1898年开始实行,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所以材料中的皇太后指的是慈禧太后。



(4)临刑前高喊“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材料中哪一位?

【答案】谭嗣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谭嗣同的相关史实。戊戌变法失败后,封建顽固派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不肯逃亡,他说要为中国的变法做流血牺牲之第一人。就义前的这首先表达他对封建顽固势力的痛恨,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唯有以牺牲自己为变法做出贡献。


18.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公车上书。打破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政治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历史上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
【答案】谭嗣同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诗句和名言判断这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谭嗣同在就义前所说的。谭嗣同是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材料二中的诗句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甘愿为变法而献身,心及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3)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坚强,勇于牺牲……(言之成理则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材料二中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谭嗣同为了唤醒民众,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2.维新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影响力最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直报》 D.《申报》
3.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排演历史剧《百日维新》,剧中一小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据此判断,这个小演员扮演的角色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谭嗣同
4.有学者评述: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指 (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5.在百日维新期间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在教育方面主张( )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 D.开办新式学堂育人才
6.下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下列历史现象,哪种排列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 )
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创办京师同文馆 ③创办《民报》 ④创办《新青年》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观察下表,导致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普通民众对报刊需求很大 B.维新派创办报刊开启民智
C.列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D.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开展
10.“戊戌六君子”之一,在戊戌政变中,甘愿为变法而死的第一人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1.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 D.
12.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边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慈禧太后、袁世凯 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14.“左图右史”,图片是历史的珍贵记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影响是( )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5.如下图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左宗棠、张之洞 C.康有为、梁启超 D.光绪帝、谭嗣同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材料二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谁英勇就义的情景?“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7.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 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这一位皇帝是谁?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3)“皇太后”是指谁?





(4)临刑前高喊“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材料中哪一位?




18.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





(3)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