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12: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
3、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它们在刻画数据波动时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点梳理】
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个数,我们把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计算公式为.
要点诠释: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附近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其中为新数据的平均数,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若个数的权分别是,则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
(1)相同数据的个数叫做权,越大,表示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
一般地,n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
(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
区别: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要点四、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1.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
要点诠释:
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方差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是,,…的平均数. 
要点诠释:
(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倍.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表示,即:
  ;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
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
区别: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它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时用极差,在考虑到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时用方差.
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
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
(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
(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2019?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  )
A.0 B.2.5 C.3 D.5
【答案与解析】
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
∴中位数是3,
平均数为(1+2+3+4+x)÷5,
∴3=(1+2+3+4+x)÷5,
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
(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中位数是3,
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
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
(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中位数是2,
平均数(1+2+3+4+x)÷5=2,
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
(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中位数是2,
平均数(1+2+3+4+x)÷5=2,
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
(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中位数,x,
平均数(1+2+3+4+x)÷5=x,
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
∴x的值为0、2.5或5.
故选C.
【总结升华】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较难,要明确中位数的值与大小排列顺序有关,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解答不完整.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举一反三:
【变式】若数据3.2,3.4,3.2,,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
【答案】3.2;3.5;
解:由题意,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
2、(2018?广州)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下表:
小组
研究报告
小组展示
答辩

91
80
78

81
74
85

79
83
90
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 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
【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
解:(1)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 (2)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
答案:甲组的成绩最高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
【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
【答案】
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分).
所以(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
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
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中位数为,求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人,得90分的有人.
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
整理得 解得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
(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80,则=80+80=160.
【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
15
20
5
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求的值;
(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
解:(1) =50-15-20-5=10.
(2)众数是15.
平均数为(5×10+10×15+15×20+20×5)=12.
类型二、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4、(2019?徐州)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班级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九(1)
85
九(2)
85
100
(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
【思路点拨】(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
(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x1﹣)2+(x2﹣)2+…+(x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
【答案与解析】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
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
∴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
九(1)的中位数为85,
九(1)的众数为85,
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
∴九(2)班的中位数是80;
班级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九(1)
85
85
85
九(2)
85
80
100
(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
(3),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举一反三:
【变式】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83
75
80
80
90
85
92
95
(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分),
(分).
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
(2)由(1)知分,所以


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
③从方差来看,因为,,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
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
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
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派乙参赛更有望取得成绩.
类型三、统计思想
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
(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的约有多少户.
【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
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
∴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5,有.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
(2)∵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的有7户,有.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的约有35户.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数据的分析——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衢州)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4,4,5,x,6,6,7.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7 B.6 C.5 D.4
2.8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为80,82,79,69,74,78,,81,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是77,则的值为( ).
A.76 B.75 C.74 D.73
3.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
A.11.6 B.232 C.23.2 D.11.5
4.(2018?包头)一组数据2,3,5,4,4,6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4.5和4 B.4和4 C.4和4.8 D.5和4
5. 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除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A. B. C. D.
6.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2, B.2,1 C.4, D.4,3
二.填空题
7.(2019?安顺)一组数据2,3,x,5,7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8.数据1、2、4、4、3、5、l、4、4、3、2、3、4、5,它们的众数是____、中位数是____、平均数是_______.
9.(2018?包头)已知一组数据为1,2,3,4,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10.在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使得该数据组的中位数为3,则=________.
11.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环数
6
7
8
9
人数
1
3
2
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为_________.
12.甲、乙两人比赛射飞镖,两人所得的平均环数相同,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13,乙所得环数如下:2,5,6,9,8,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3.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应试者





85
83
78
75

73
80
85
82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14. 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10次,将射击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命中环数
5
6
7
8
9
10
平均数
众数
方差
甲命中环数的次数
1
4
2
1
1
1
7
6
2.2
乙命中环数的次数
1
2
4
2
1
(1)请你填上表中乙学生的相关数据;
(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利用上述某些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
15. (2019?桐庐)2018年5月某日,浙江省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如图所示:
(1)这11个城市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的众数是 60 ;中位数是 55 ;
(2)当0≤AQI≤50时,空气质量为优.若在这11个城市中随机抽取一个,求抽到的城市这一天空气质量为优的概率;
(3)求杭州、宁波、嘉兴、温州、湖州五个城市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4,4,5,x,6,6,7.
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
∴x=5×7﹣4﹣4﹣5﹣6﹣6﹣7=3,
∴这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为:3,4,4,5,6,6,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C.
2.【答案】D;
【解析】由题意,解得.
3.【答案】A;
【解析】
4.【答案】B ;
【解析】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4,4,5,6,
故中位数为:(4+4)÷2=4;
平均数为:(2+3+4+4+5+6)÷6=4.
故答案为:B.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公式直接计算.
虽然此类题可由方差的定义求得,但这道题可推广为:若,…,的平均数是,方差为,则,,…,的平均数为,方差不变;,…,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因此,,的平均数为,方差为,这个结论可直接运用到填空题或选择题.
二.填空题
7.【答案】解: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2+3+x+5+7)=4×5,解得x=3,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即出现最多的数为3.故答案为:3.
8.【答案】4;3.5;3.21;
【解析】 数据中4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4;把数据重新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是3和4,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9.【答案】2;
【解析】平均数为=(1+2+3+4+5)÷5=3,
S2= [(1﹣3)2+(2﹣3)2+(3﹣3)2+(4﹣3)2+(5﹣3)2]=2.
故答案为:2.
10.【答案】2 ;
11.【答案】4;
【解析】设成绩为8环的人数为,则.
12.【答案】乙;
【解析】由题意知=6,,则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三.解答题
13.【解析】
解:(1)听、说、读、写的成绩按3:3:2:2的比确定,
则甲的平均成绩为:(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分).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
则甲的平均成绩为:(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分).
显然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
14.【解析】
解:乙命中10环的次数为0;
乙所命中环数的众数为7,其平均数为

故其方差为.
甲、乙两人射击水平的评价:①从成绩的平均数与众数看,甲与乙的成绩相差不多;②从成绩的稳定性看,,乙的成绩波动小,比较稳定;③从良好率(成绩在8环或8环以上)看,甲、乙两人成绩相同;④从优秀率看(成绩在9环及9环以上)看,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好.
15.【解析】
解:(1)将11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37,42,43,49,52,55,60,60,63,75,80,
60出现了两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60,
第6个数是55,所以中位数是55.
故答案为60,55;
(2)∵当0≤AQI≤50时,空气质量为优,
由图可知,这11个城市中当天的空气质量为优的有4个,
∴若在这11个城市中随机抽取一个,抽到的城市这一天空气质量为优的概率为;
(3)杭州、宁波、嘉兴、温州、湖州五个城市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为:
(75+63+60+80+5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