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小丽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弓 D.空气
2.在一根饮料吸管上钻五个孔,嘴对着吸管吹气,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孔,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声音叫超声波
C.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
图
1
)4. 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1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C.关闭门窗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图
2
)6.如图2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 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D.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入耳的
7.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
8.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C.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D.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9.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0.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11.根据图3所给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
3
)
A.海豚可以发出次声波
B.海豚可以听见超声波
C.海豚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150000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2.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3.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的耳朵。
14.公园里,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能够分辨出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5.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_____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__。
(
图
4
)16.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________(选填“不变”、“逐渐变强”或“逐渐变弱”)。由此可以推知,声音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 “蝉燥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18.如图5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相同的力敲打不同的铜钟,能发出________不同的乐音。用不同力度敲打同一个铜钟,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9.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如图6是某次监测的结果,则波形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乐音波形。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
乙
图
6
) (
图
5
)
20. 2014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6周年纪念日,我校进行了抗震减灾学生疏散演练活动,在演练过程中播放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这种尖锐刺耳的声音在平时我们说它是一种________。但今天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21.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1.1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若有大卡车路过,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2.你一定到过电影院——拨动心弦的娱乐场所。人听到的优美的音乐是由扬声器(喇叭)的纸盆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引起人的听觉。电影中经常使用次声波制造出剧情所需要的恐怖感觉,人的耳朵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次声波通常会作用在我们的皮肤和腹壁上,使我们有蠕动感,从而使人产生胆怯的感觉。
三、实验探究题(共29分)
(
音乐芯片
图
7
)23.(8分)小丽等同学在做声音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探究实验。
如图7所示,将通电的音乐芯片密封在小塑料袋里,用细线悬挂在水中。
请你思考回答:
(1)实验过程中,小丽等同学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2)小丽观察水面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声音______在液体中传播。
(4)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不能作为发声物体在振动的证据?简述你对此的见解。
(
图
8
)24.(7分)如图8所示,把收录机上的扬声器拆下来,外接到机身外(便于观察),扬声器上放置一个乒乓球,扬声器通电发声后,乒乓球就上下跳动。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扬声器振幅的大小。
(2)若人远离发声的扬声器,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________。然后调节音量旋钮,使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观察乒乓球跳动幅度的变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可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距发声体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
25.(8分)晓聪和小丽两个同学在探究“弦发生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如图9所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然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琴弦发生声音,比较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进行了探究。
(
a
b
c
d
图
9
(
铜)
(铜)
(
铜)
(尼龙)
)
(1)若他们想研究“弦发生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和________(选填“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弦发生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________关系。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
10
)26.(6分)小文的爷爷有一个特制的助听器,助听器让爷爷重新听到了声音,助听器是如何让耳聋患者听到声音的呢?小文从说明书中知道,这种助听器是借助于骨传声,使患者听到声音的。小文猜想,这种助听器之所以借助骨传声,可能是由于松软的皮肤、肌肉传声效果差。
为了验证这种猜想,他进行了下列实验:
A.把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用棉球将耳朵堵住,直到耳朵听不清音叉发出的声音;
C.如图10所示,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舌头尖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音叉位置 前额骨头 耳后骨头 牙齿 舌头尖
实验现象 听见 听见 听见 听不见
(1)人们感知声音的途径分别是:步骤A中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从而引起听觉的。步骤C中除舌头尖以外,声音都是通过________引起听觉的。
(2)根据实验现象可归纳的结论:松软的皮肤、肌肉的传声效果比骨头________(选填“强”或“弱”)。
四、简答题(共26分)
27.(7分)如图11所示,王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检查身体。请你思考回答:
(
图
11
)(1)医用听诊器的运用了声音________(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2)医生运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运用听诊器可以改善( )
A.声源的响度 B.声源的音调
C.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D.人耳听到声音的音调
(3)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什么途径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橡胶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声音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医生的耳朵的,说说你的见解。
28.(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图
1
2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已有200年的历史,最早是在17世纪末由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造的。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
如图12所示,钢琴靠手指触键盘,键盘传动着小槌,使槌击弦发音;钢琴的右踏板控制内部的制音装置,用以延长乐音;左踏板依击弦系统的不同而控制琴槌击弦的距离,使琴槌余琴弦间的距离缩短,产生更弱的乐音。
(1)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的________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与其他乐器不同。
(2)制音装置的作用相当于人敲锣时,敲一下立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不再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踏板是为了产生弱音,控制敲击琴弦的力量,说明声音的________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4)钢琴用久了,需要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来达到标准的音调,说明弦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________有关。
(5)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锈蚀,会使得弦振动的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________改变。
(6)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28岁时不幸患了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用一段木棍一端顶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间,通过木棍听自己作品的音响效果。他毕生完成了《英雄交响曲》等伟大作品。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请你猜测贝多芬晚年失聪属于那一类耳聋,并陈述猜测的理由。
(
图
13
)29.(9分)“冰岛沉船”的电影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发明了一种利用超声工作的装置(如图13所示),利用它能较早在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还可以用它来探测海底鱼群、潜艇的位置。
(1)这种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请简要地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2)若这种装置发出的信号遇到海面下冰山到接受返回的声波,共经历了6s钟,冰山到船的距离约为________m。(海水中声速取1500m/s)
(3)这种装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为什么?
《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B 6.C 7.A 8.D 9.B 10.C 11.B 12.A
二、 填空题
13.振动;空气
14.空气;音色
15.大(或强);高
16.逐渐变弱;不能
17.音色;传播过程中
18.音调;响度
19.甲;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
20.噪声;信息
21.dB;增大
22.振动;空气;不能
三、实验探究题
23.(1)能 (2)水面在振动 (3)可以 (4)能;实验中观察到水面在振动,从而可以判定发声的音乐芯片在振动,即这种现象可以作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证据。
24.(1)乒乓球上下跳动的幅度 (2)小;大 (3)距离声源的远近;振幅;大;大
25.(1)a; d (2)粗细 (3)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26.(1)空气;骨传导 (2)弱
四、简答题
27.(1)传递信息 (2)C (3)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理由是松软的橡胶管几乎不能传递声音,使用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
28.(1)音调;音色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响度 (4)弦的松紧 (5)音调 (6)贝多芬晚年失聪属于传导性耳聋;若是“神经性耳聋”则通过硬棒也不能听到声音。
29.(1)声呐;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经水下物体反射所形成的回声,确定水下目标的位置。 (2)4500 (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