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上第4课《小熊过桥》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五上第4课《小熊过桥》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9-20 17:49:19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小熊过桥花城版 五年级上新知导入听儿歌 讲故事欣赏歌曲乐曲是什么拍子?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6/8拍子
摇荡感、起伏感 6/8拍的强弱规律: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 ○ ○ ○ ○新知讲解乐理知识:欣赏歌曲基础训练在歌曲中找出下面的节奏型,拍会它,直到熟练掌握(括号里的节奏由老师拍)节奏练习新知讲解按强弱节奏朗读歌词基础训练请同学们用“啦”跟琴模唱视唱练习基础训练分成2个组用“啦”进行合唱练习视唱练习加入衬词,进行合唱练习
A B A1 C A2乐理知识回旋曲式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紧张 可怜 A新知讲解可怜B新知讲解B渐慢延音记号新知讲解紧张A新知讲解鼓励C新知讲解成功A找出歌曲的各部分:A B A1 C A2 ,然后按照下面指示的演唱形式演唱。 齐唱??? 学生?? 齐唱?? 学生?? ?齐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歌曲表演歌曲表演音高之间的最小距离叫做半音。在琴键上,任何两个相邻琴键都是半音关系。两个半音的距离叫做全音。大琴键上相隔一个琴键的两个音是全音关系。乐理知识半 音全 音键盘上的白键称为基本音级。一个八度基本音级间有五个全音,两个半音。乐理知识基本音级拓展学习 选出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熊、乌鸦、鲤鱼、熊妈妈,在师生的歌声配合下,边唱边表演。 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学完这首歌,你想对“小熊、乌鸦和鲤鱼”分别说点什么?并谈谈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角色,下节课表演给全班同学。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节《小熊过桥》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以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梯度渐进的课程目标。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小熊过桥》是一首G大调6∕8拍子的歌曲。它由A﹢B﹢A﹢C﹢A五个部分组成,即为回旋曲式结构。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运用活泼、跳跃的旋律,描绘了小熊过桥时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以此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个勇敢自信的人。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学习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其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在不断增强,已初步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只要引导合理,学生一定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电子琴
学生用具:课本、小动物头饰
课题
《小熊过桥》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唱《小熊过桥》,通过学习了解乐曲《小熊过桥》的曲式结构,体会“回旋曲”的曲式结构,能进行创编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心理变化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歌声、动作或学具等)。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曲中简单的二部合唱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在困难面前做勇敢自信的人。
重点
能根据歌曲中不同的音乐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熊过桥》。
难点
回旋曲结构的理解,掌握简单二声部的合作与歌唱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讲述小熊过桥的故事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欣赏视频《小熊过桥》回答问题。感受 6 / 8拍子的摇荡感。
2、基础训练:
(1)了解6 / 8拍节奏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2)复听歌曲,找节奏型进行练习
(3)按节奏读歌词
(4)练发声,学合唱:把A部分合唱部分提出来进行练习
3、听歌曲,找规律
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从听觉上分别提出要求。
回旋曲式是指: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本曲结构:A﹢B﹢A﹢C﹢A。
分段听,辨结构,分段学
(分段欣赏+分段分析+分段练唱)
前奏+A部分学习,播放前奏和A部分旋律。重点表现出小熊害怕而又紧张的心理。力度由紧张mp过渡到mf用歌声来表示可怜。
(2)B部分学习 (表现讨厌而又厌恶的乌鸦)可怜 mf用歌声来表示可怜。仿佛看到小熊哭泣,音乐形象更加丰富。
找记号,学乐理
A部分学习(表现紧张无助的小熊) 紧张 mp小心翼翼,慢慢地过桥。
(4)C部分学习(表现助人为乐、乐观向上的小鲤鱼)鼓励 f 因为力度比较大。
(5)A部分最后一部分学习(表现过完桥之后小熊高兴、快乐之情)表现出小熊大步跑过小桥时的心理。力度由“mp”过渡到“f”。成功 mp— f在困难面前更加勇敢、自信。
5、歌曲表演:整首歌曲可以采先“演”后“唱”的程序
找出歌曲的各部分:A B A1 C A2 ,然后按照下面指示的演唱形式演唱。
6、音乐小知识(半音、全音、基本音级)
(1)在屏幕上出示琴键子,标好音名“ CDEFGAB",了解白键与白键、白键与黑键之间的关系,从视觉的角度认识半音、全音和基本音级。
(2)在电子模拟钢琴软件的琴键上反复弹奏半音全音和基本音级。
(3)师在钢琴上弹奏半音和全音
1、乐曲是什么拍子?(6∕8)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摇荡感、起伏感)
2、学生用双手按6 / 8拍的节奏做两边摇摆的动作;找出下面的节奏型,拍会它,直到熟练掌握;然后按强弱节奏朗读歌词。
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用“啦”跟琴模唱后加入衬词进行练习。
3、根据刚才的欣赏,写出回旋曲式的结构图吗?可以用字母代替,也可以用小动物或图形代替。
4、分段欣赏各部分,思考这首歌每段的力度记号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力度?从歌词方面考虑?
(1)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轻声哼唱,找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通过比较体验“rit”和延音记号的作用,并唱好这一句。
再跟老师的伴奏,唱一唱A部分主题,巩固记忆。
(4)跟老师的伴奏唱一唱,体会力度,分析内涵(我们也要学习小熊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5)合唱部分与第一个A段有所不同,学生找出来,多加练习,避免与之前部分混淆。
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A唱旁白(胆小的小熊)——B唱主角(向妈妈求救)——A1唱旁白(胆小的小熊)——C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A2唱旁白(勇敢的小熊)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做
学生看屏幕上的琴键,从视觉的角度认识半音、全音和基本音级。
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半音、全音和基本音级的音效。
学生辦别是“半音”还是“全音”。
1、初听歌曲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了解6 / 8拍子。
2、感受6 / 8拍节奏的强弱规律,为进入歌词做好对位铺垫。
为后面的歌曲学习打好基础。
3、归纳出歌曲 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析,摆图形(图片或字母)来加深对回旋曲式结构的目的。
4、边分段欣赏,边学唱歌曲和学习乐理知识。
(1)因为欣赏了多次,A段主题旋律学生已经会唱了,全唱部分在基础训练时候也已经练过,所以学起来会容易些
(2)边欣赏、边学唱同时解决在学唱中遇到的音乐符号,一举多得。
(3)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还进行分析,理解歌曲内涵 。
(4)学唱和分析歌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5)难点部分多多练唱,理解这部分音乐的深刻寓意。
5、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6、通过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琴键,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半音、全音的关系以及基本音级的概念;再通过电子钢琴软件,在电子白板上弹奏来感受全音和半音的音效,学生易掌握。
拓展延伸
佩带动物头饰,边唱边表演。
选出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熊、乌鸦、鲤鱼、熊妈妈,在师生的歌声配合下,边唱边表演。
巩固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把本课推向高潮。
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歌,你想对“小熊、乌鸦和鲤鱼”分别说点什么?并谈谈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板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