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西欧庄园 (课件+导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西欧庄园 (课件+导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1 07:04:5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8课 《西欧庄园》
教学课件
这是西欧封建时代特殊的一个场景——庄园。庄园的规模大小不一,通常为一个自然村,大的包括几个自然村。庄园生活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当时庄园法庭又是一个什么机构呢?
新知导入

目标1: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理解领主与佃户的含义。
目标2:了解庄园法庭在西欧庄园中的作用。
目标3: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西欧庄园的基本构成,领主与佃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庄园法庭的审判范围、特点、内容、手段和依据等基本史实。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一个庄园的图解
出现和发展:
人员构成:
9世纪出现,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
领主:受封领地的封建主
居民:领主的佃户
领主一般包括封君、封臣、教会等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1.观察 “中世纪庄园”图,图中有哪些土地?按照归属权来看,这些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土地
直领地
份地
公用地
领主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佃户的生活来源,以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为条件取得,领主要征收其他捐税。
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合作探究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庄园法庭
人员组成:
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时间地点:
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也不固定
法庭作用:
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审判依据:
习惯法或村法
新知讲解
审理范围: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
佃户之间关于士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
法庭特点:
(1)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2)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3)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4)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5)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领主
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佃户
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7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农民请求委身文件”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主,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作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和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助与保护。
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投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因此,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与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此种谅解,永久不得破坏。
(因此,将此种合同缮写两份,立约双方,各执一份)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2.材料二中“佃户”“放牧人”“某人”为什么受罚?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材料二
材料三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下列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
原因: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手段是罚金

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着城乡差别,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统治着农村。但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庄园的领主曾一度是自己领地上所有城镇的主人。随着城市的成长,领主逐渐失去对城市的控制,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中,走进中世纪的城市,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1.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农奴们没日没夜地艰辛劳动,生活却极端贫困。农奴非常痛恨封建主,经常逃亡,甚至组织武装起义。
课堂巩固
(1)中世纪欧洲乡村庄园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庄园的主人是谁?劳动者是谁?


(2)庄园中的农奴要承受哪些封建剥削?


(3)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什么。
缴纳租税,服劳役,还要承担各种杂役,没有人身自由等。
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
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受封领地的封建主。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自由民。
2.回顾所学,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西欧庄园中农民 中国古代社会农民
异 受剥削形式
权益

劳役
实物地租
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的保护,与领主是契约关系
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

材料四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领主特权
现象
作用
谢谢观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西欧庄园》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下列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是作为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巨大
B.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C.这些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城市都发动了武力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前后,在西欧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市遗址逐步形成了城市,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它的商品经济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西欧城市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不利于封建主、国王和教会,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发动了武力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A.庄园 B.城堡 C.侯国 D.教会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所以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显著特色,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3.中古时期西欧的“Manor”有大块的土地,在土地上耕作的劳动者被称为“农奴”。对英文单词“Manor”解释正确的是( )
A.郡县 B.庄园 C.诸候国 D.城市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西欧中世纪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如图是中世纪典型的乡村农业经济组织,该经济组织形式是( )


A.东汉庄园 B.美洲种植园 C.西欧庄园 D.日本庄园
【答案】C
【解析】 依据图中住房、耕地、作坊、草地、林地和池塘等可知图中的乡村农业经济组织是西欧的庄园,C符合题意;东汉的庄园有坞堡等设施,A不符合题意;美洲种植园属于大面积的经济作物,B不符合题意;日本的庄园是在垦地上修建起房舍和仓库,与图片信息不符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著名历史专家马克垚先生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把西欧某一组织“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是( )
A.基督教会 B.城市 C.庄园 D.大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生产中的特定的组织形式。故C正确。基督教会是一个宗教组织,不是经济组织,故排除A项。城市不是农业方面,故排除B项。大学是教育,题目考查的是经济组织,故排除D项。故选C。
6.9世纪庄园开始出现,在西欧乡村流行开来,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材料说明西欧庄园是
A.司法独立的政治单位 B.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C.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 D.欧洲唯一的社会组织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9世纪庄园开始出现,在西欧乡村流行开来,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的是西欧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的土地除了可耕地之外,还有林地和草地,土地分为庄园主的土地和村民的份地,庄园主除了耕地之外,还有森林和草地,庄园中的磨坊、桥梁、牲畜等都属于庄园主。庄园里的村民们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项没有在材料信息中得到体现应排除。故选C。
7.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讲述了主角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幻想自己成为中世纪骑士而做出种种荒唐行为的故事。骑士文学是欧洲封建庄园经济下骑士制度的产物,它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而繁荣,随着庄园经济的衰微而走向终结。庄园生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内有耕地,林地、教堂、领主府邸与农奴住宅等,设置r生产设施,如磨坊、烤炉与酿酒设备。达说明中世纪西欧庄园是( )
A.政教合一的单位 B.封闭的作坊C.两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独立的自给自足经济和政治单位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庄园生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内有耕地,林地、教堂、领主府邸与农奴住宅等,设置r生产设施,如磨坊、烤炉与酿酒设备”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经济和政治单位,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政教合一的单位、封闭的作坊、两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8.如图为中世纪欧洲庄园平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封建领主拥有各自庄园的所有土地
B.庄园通常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生产
C.其生活用品基本全部需要市场购买
D.人们常说“庄园的空气使人自由”
【答案】A
【解析】依据“中世纪欧洲庄园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庄园是封建主的田产经营组织。是西欧中世纪前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跟小农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封建主榨取农民的基本单位。庄园内,包括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在内的封建领主拥有各自庄园的全部土地,通常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故正确答案为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B不符合题意;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C不符合题意。人们常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
9.下列关于中世纪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B.佃户没有资格参加庄园法庭
C.佃户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D.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D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ABC说法均不正确,故选D。
10.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基督教信徒征收此税。79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所征实物)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上述材料无法提取的信息是( )
A.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的政策
B.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缴纳
C.中世纪西欧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D.宗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基督教信徒征收此税。”体现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的政策;宗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体现中世纪西欧农民负担十分沉重。选项ACD可以从材料中提取的;选项B. 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缴纳,从材料中无法提取的,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列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在领主的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在共用地上放牧
C.庄园法庭定期开庭,地点在庄园法庭内
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像现代法院那样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故C在庄园中的农奴最不可能遇到,符合题意;庄园中的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故A在庄园中的农奴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庄园中的佃户拥有份地的使用权,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故B在庄园中的农奴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故D在庄园中的农奴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 )
A.罚金 B.劳役 C.徭役 D.兵役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故A符合题意;BCD不属于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下图是西欧中世纪时期“劳动中的农奴”,其中的“劳动”主要是( )

A.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B.耕种自己的份地C.有偿耕种领主的直领地D.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由此可见,“劳动中的农奴”的“劳动”主要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故A符合题意;耕种自己的份地属于农奴的劳动,但不是主要的。故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各个庄园都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成员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故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的处罚方式是罚金。故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的法律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5.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的土地称( )
A.自留地 B.公用地 C.直领地 D.份地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的土地称“直领地”,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农业合作化以后,为照顾社员分配的长期使用的少量土地;B项是西欧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D项是西欧庄园佃户的土地。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
16.西欧中世纪乡村出现独特的社会历史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所反映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什么?它的性质如何?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出现了哪一新型农业生产组织?
【答案】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租地农场。
【解析】依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元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14世纪中叶以后,庄园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等方式建立起租地农场这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


(2)生活在上述农业经济组织中的主要是哪两种人?他们的用地分别称为什么?这里的法庭有何作用?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领主和佃户。直领地和份地?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维护佃户的利益。习惯法或村法。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庄园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土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主要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维护佃户的利益。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3)依据图片分析,这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耕作方式上有何特点?
【答案】分春播地、秋播地和休闲地,轮流播种。
【解析】依据图片可知,土地分春播地、秋播地和休闲地,各自轮流播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庄园领地上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其设施除了领主住宅与农奴房舍之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庄园内最肥沃的田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剩下的地是农奴的生活来源。农奴还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这些属劳役地租。有时为了调整庄园内部关系还设立庄园法庭。
(1)中世纪欧洲庄园的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两部分,请你解释什么是“直领地”, 什么是“份地”。庄园中的牧场、森林属于什么地?什么人可以使用?
【答案】庄园中一部分土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2)农奴是如何在领主直领地上定期无偿耕作的?农奴要向领主交纳哪几类地租?
【答案】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和劳役地租三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佃户每周要在领主土地上劳动3天,剩下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包括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和劳役地租三类。




(3)庄园法庭的设立说明西欧的庄园具有什么权?什么人主持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司法权。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同时,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设立说明西欧的庄园具有司法权。领主或他的管家主持庄园法庭。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同时,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材料二: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材料一中的王国指哪个国家?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是哪种封建制度?
【答案】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解析】据材料“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王国指法兰克王国;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是封君封臣制。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封君和封臣各自的义务分别是,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8世纪前期,实行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典型国家;中世纪西欧实行的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分为哪两部分?
【答案】直领地、份地。
【解析】据材料“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分为直领地、份地。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世纪西欧庄园土地由哪两部分组成,根据题干要求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叫什么?其主要的建立者是谁?
【答案】租地农场;富裕农民。
【解析】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叫租地农场;其主要的建立者是富裕农民。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农村哪一部分人采用哪种新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经营,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西欧庄园》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下列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是作为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巨大
B.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C.这些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城市都发动了武力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A.庄园 B.城堡 C.侯国 D.教会
3.中古时期西欧的“Manor”有大块的土地,在土地上耕作的劳动者被称为“农奴”。对英文单词“Manor”解释正确的是( )
A.郡县 B.庄园 C.诸候国 D.城市
4.如图是中世纪典型的乡村农业经济组织,该经济组织形式是( )


A.东汉庄园 B.美洲种植园 C.西欧庄园 D.日本庄园
5.著名历史专家马克垚先生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把西欧某一组织“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是( )
A.基督教会 B.城市 C.庄园 D.大学
6.9世纪庄园开始出现,在西欧乡村流行开来,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材料说明西欧庄园是
A.司法独立的政治单位 B.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C.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 D.欧洲唯一的社会组织
7.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讲述了主角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幻想自己成为中世纪骑士而做出种种荒唐行为的故事。骑士文学是欧洲封建庄园经济下骑士制度的产物,它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而繁荣,随着庄园经济的衰微而走向终结。庄园生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内有耕地,林地、教堂、领主府邸与农奴住宅等,设置r生产设施,如磨坊、烤炉与酿酒设备。达说明中世纪西欧庄园是( )
A.政教合一的单位B.封闭的作坊C.两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独立的自给自足经济和政治单位
8.如图为中世纪欧洲庄园平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封建领主拥有各自庄园的所有土地
B.庄园通常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生产
C.其生活用品基本全部需要市场购买
D.人们常说“庄园的空气使人自由”
9.下列关于中世纪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B.佃户没有资格参加庄园法庭
C.佃户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D.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10.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基督教信徒征收此税。79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所征实物)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上述材料无法提取的信息是( )
A.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的政策
B.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缴纳
C.中世纪西欧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D.宗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列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在领主的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在共用地上放牧
C.庄园法庭定期开庭,地点在庄园法庭内
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12.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 )
A.罚金 B.劳役 C.徭役 D.兵役
13.下图是西欧中世纪时期“劳动中的农奴”,其中的“劳动”主要是( )

A.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B.耕种自己的份地C.有偿耕种领主的直领地D.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14.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各个庄园都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15.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的土地称( )
A.自留地 B.公用地 C.直领地 D.份地




二、综合题
16.西欧中世纪乡村出现独特的社会历史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所反映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什么?它的性质如何?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出现了哪一新型农业生产组织?





(2)生活在上述农业经济组织中的主要是哪两种人?他们的用地分别称为什么?这里的法庭有何作用?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3)依据图片分析,这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耕作方式上有何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庄园领地上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其设施除了领主住宅与农奴房舍之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庄园内最肥沃的田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剩下的地是农奴的生活来源。农奴还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这些属劳役地租。有时为了调整庄园内部关系还设立庄园法庭。
(1)中世纪欧洲庄园的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两部分,请你解释什么是“直领地”, 什么是“份地”。庄园中的牧场、森林属于什么地?什么人可以使用?







(2)农奴是如何在领主直领地上定期无偿耕作的?农奴要向领主交纳哪几类地租?






(3)庄园法庭的设立说明西欧的庄园具有什么权?什么人主持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到了什么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材料二: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材料一中的王国指哪个国家?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是哪种封建制度?







(2)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分为哪两部分?






(3)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叫什么?其主要的建立者是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