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探究导学课型)(共49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探究导学课型)(共49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1 20:07:09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2课 
济南的冬天【国学诵读】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赏析】整首曲描绘了“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识·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镶边( )  着落( )
肌肤( ) 贮蓄( )
澄清( ) 看护( )xiānɡzhuójīzhùchénɡkān﹒﹒﹒﹒﹒﹒cí( ) 善 宽chɑnɡ( )
地tǎn( ) 发jì( )
伦dūn( ) 害xiū( )慈敞毯髻敦羞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_:晴朗无云。?
②_________:安静而舒适。?
③_________:灵活而不可捉摸。?
④_________:清秀;(言谈、举止)文雅;(器物)小巧灵
便。?响晴 安适 空灵 秀气 【读·观其大略】
1.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点出这一特征的?
答: 温晴;作者是在谈论天气中,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地方对比,点出这一特征的。 ?2.本文顺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一主线,紧扣着
“山”和“水”,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山水画。这三幅山
水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小山摇篮图 雪后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满族,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称号。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背景介绍】
1930年,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多音字】
【形似字】【词语辨析】
理想 幻想
【同】都有“想象、设想”的意思。
【异】“理想”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是褒义词。“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幻想中的情景,是中性词。【举例】人可以有理想,但不可以过度幻想。【探究一】赏济南的山
1.作者分别写了哪几幅“山”的图画?可以分别把它们比作什么?有何特点?请填写下表。温暖慈祥薄雪覆盖下的山少女小水墨画素气淡雅2.课文第4段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答: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雪后山景“妙”在雪色、雪光、雪态。 ?【探究二】赏济南的水
3.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从哪句话能够看出?
答: 暖: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清亮:由澄清的河水……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探究三】赏美词佳句
4.本文语言准确,在词语运用上非常讲究,具有一字传神之效,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请根据要求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1)妙用词语,一字传神。(品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
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答: 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
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
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镶”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
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③品析“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一句中“顶”字的表达效果。
答: “顶”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
具体位置和形状,展现了矮松白顶的姿态,体现了矮松的
秀美,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2)巧用修辞,语言优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
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答: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后矮松的美丽形态。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和垂柳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下粉色的薄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表达出作者对济南雪后山景的喜爱之情。 ?【析·考点】
动词的表达效果【练·类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冬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驴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的,挂在长毛上。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慢慢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在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奶奶手背上也戴了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雪花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了去,
根须随着地气往下前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
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
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
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
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
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你还看到什么了?”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了啊!”
  “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有改动)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答: “超尘”本指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响。这里则指
雪中观景,再无他人,自觉有些孤独与高洁。 ?2.文章的题目为“冬景”,那么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
答: 描写了郊外闲冬图、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三幅冬景图。 ?3.按要求赏析语句。
(1)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生疼。
答: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 ?★(2)结合加点的词语体会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
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
了。”
答: “抓”“捏”生动传神地表现出雪的大与厚,表现
出农民对雪的喜爱和看到雪想到丰收的喜悦之情。 ?﹒﹒4.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 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和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一课多练·显身手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D )
A.贮蓄(chǔ)  害羞(xiū)   看护(kān)
B.水藻(zǎo) 澄清(chénɡ) 肌肤(fú)
C.暖和(huo) 宽敞(chɑnɡ) 着落(zháo)
D.狭窄(zhǎi) 发髻(jì) 镶边(xiānɡ)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晴  水纹   安适
D.摇蓝   斜射  稍微   地毯
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狭窄 (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 宽敞 (宽广、宽敞),山坡上 卧着 (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卧着 (冒着、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 (也许、大概)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骆驼祥子》 等。?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6.《济南的冬天》中,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绿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决定开展一个“我爱济南的山和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试完成下列各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1)【搜集古诗词】请写出古诗词中写山、写水的句子各两句。
①写山: 写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②写水: 写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追随老舍的足迹,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设计一段导游词。
答: 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温暖如春。这里的水能映衬得水里的水藻更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 ?
(3)【解读吉祥物】如图是首届济南泉水节吉祥物,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创意。
答: 示例:济南以泉著名,“七彩娃”以代表泉的水滴为原型,微笑的表情以及张开的双臂表达了泉城人民的热情好客,奔跑的姿态体现了泉水节欢乐奔腾、积极向上的气氛。“七彩”的创意则来源于水滴在阳光折射下的绚丽景象。同时寓意济南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水滴的形象又像是正要萌芽的种子,代表着生命和活力。 ?
7.【技法借鉴】文章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会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般的小山会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这些都是文章虚写的传神佳句,加上文章实写景物的形象,既摹状,又传神,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片段练笔】请你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一下景物的美好,150字左右。
【情境提示】①雪景。②秋景。③雨景。
答: 示例:雪仍在不紧不慢地下着,一片片,落在我的头发里、眉毛上,落在我的唇间、我的心里……望着眼前这白茫茫的世界,许多美好的景象飞进脑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忍不住停下来,团起一个雪球,掷向远方。童年的许多场面也瞬间纷至沓来:堆雪人、打雪仗、赏雪景,那是多么浪漫的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