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9 11: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一单元 ·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活动
原始农耕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植物)
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
猜谜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谜底揭晓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

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及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什么是农业?
五谷丰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六畜兴旺
原始农业

原始种植业
原始畜牧业
那么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种植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种植业
发芽

生长
开花
结实
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畜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畜牧业
猎取野生动物

驯化野生动物
饲养家畜家禽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农业的产生
产生时间:
距今约9000至7000年

产生地区: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原始农业产生中的变化:
采集植物
种植农作物
原始狩猎
饲养家畜
“刀耕火种”
耒耜( lěi sì)耕种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刀耕火种”
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及枯跟杂草;
草木晒干之后用火焚烧;
不翻土,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种植。
“耒耜耕种”
耒耜: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
利用翻土工具挖坑进行种植。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遗址面积:
2630平方米;
墓葬:
27座;
灰坑:
28个;
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
6300余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考古材料

考古结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考古镜头一:农作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结论: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水稻遗存
考古镜头二:农业工具
石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考古镜头二:农业工具
骨耜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石斧
结论: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和骨耜,其中骨耜最为典型。

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北京人
河姆渡居民
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的石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陶猪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考古镜头三:家畜
狗头骨
猪下颌骨
结论:
河姆渡居民 已经开始了原始畜牧业。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干栏式建筑
考古镜头四:房屋
干栏式建筑:
干:“上面”
栏:“房屋”

卯榫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考古镜头四:房屋
(?mǎo sǔn)
卯 榫
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请问这种房屋有什么优点?
此种建筑通风防潮,也防蛇、虫、洪水、等的侵害;
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四:房屋
河姆渡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重大意义: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四:房屋
河姆渡

名称:
优点:
原因:
干栏式房屋
江浙地区地势低,潮湿温热。
通风防潮;也可防洪水、蛇、虫的侵害;合理利用空间
意义:
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四:房屋
河姆渡
知识比拼
7000年前的水井
复原后的水井
考古镜头五:水井
结论:河姆渡居民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方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结论:说明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陶,开始原始手工业。
考古镜头六:陶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9/20/2019
玉璜
玉玦
骨哨
玉器和原始乐器
也属于原始
手工业的范畴
考古镜头七:玉器、乐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河姆渡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正面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反面
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碗
反映当时象牙工艺水准
先民们已经将天然漆用于装饰器物表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八: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
活动时间
距今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居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聚落:
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古代指村落
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
公共墓地
窑场
居住区
壕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一:农作物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及陶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请问粟是由什么农作物培育而来?
考古镜头一:农作物
粟是由野生的狗尾巴草培育而成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内蒙古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的碳化粟
考古镜头一:农作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粟和蔬菜
的国家。
最早
考古镜头一:农作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半坡居民的
磨制石器
石锄
石铲
考古镜头二:生活工具
石刀
石斧
半坡



考古镜头二:生活工具
①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
飞石索是怎么操作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②飞石索
③陶球、石球
结论: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饲养家畜;
猪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考古镜头三:家畜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
公共墓地
窑场
居住区
壕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四:房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问题一:半地穴式房屋是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问题二: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一:说出半坡居民房屋的建造过程?
问题二:房屋中间的大坑的作用是什么?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黄河流域(北方)干旱、风沙大、 气候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沙、保暖。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考古镜头四:房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房屋名称
特点
建筑原因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炎热多雨、潮湿
通风防潮
气候干燥寒冷雨水较少

防沙、保暖
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考古镜头五: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尖底瓶
鱼纹彩盆
结论:
半坡原始居民
已经会烧制彩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考古镜头五:陶器

想一想这个图案有什么含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考古镜头五:陶器
想一想这个图案有什么含义?
图腾说
祖先形象说
巫师面具说
摸鱼图像说
权力象征说
外星人形象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考古镜头五:陶器
这是文字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考古镜头六:纺织业
结论:
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考古镜头七:美的历程
兽牙和蚌壳饰品
陶环
结论:
半坡居民有很多装饰品,已经有了审美观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
稻谷
猪纹陶钵

人面鱼纹彩陶盆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纺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对比这两个地区的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你能得出哪些共同的特征?
饲养家畜
聚落
种植农作物
使用磨制工具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我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图


黄河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