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变化(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17:24:31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上1.1.1物质的变化
--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洁厕精除垢
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煤气燃烧 ?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 ?剩饭变馊
C.菜刀生锈 ?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 ?冰块熔化
3.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4.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5.下列物质用途只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氧气用于呼吸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C.盐酸用于除铁锈? ? ? ? ??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液氨用作冷冻剂?
D.浓硫酸用作于干燥剂
8.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颜色、状态发生改变
9.确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变化前后的状态不同?
B.变化前后的颜色不同
C.变化前后物质不同?
D.变化前后温度不同
10.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热
C.有发光发热现象?
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答案解析:
1.C
解析: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C
解析: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D
解析: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药爆炸是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D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正确区分4个选项中的变化类型时,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 A、苹果腐烂是有机物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成其他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榨取果汁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有新的物质霉菌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D
解析: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呼吸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供给呼吸;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 故选D.
B
解析: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是利用了大理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正确; C、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盐酸的化学性质﹣﹣能和铁锈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化学性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A
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液氨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用作于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吸水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B
解析:发光、放热、有气体、沉淀生成、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半岁现象,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故选B.
C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电暖气等通电的放热现象则属于物理变化,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C.
10.D
解析: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D.
课件16张PPT。浙教版《科学》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及其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1课时[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512010204Z91010101CSL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www.moocun.com
授课:物化老师 学习目标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物质的溶解性、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上述的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下雨瀑布落下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变化变 化 现 象冰山消融钢铁生锈电热丝升温木炭燃烧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温度从低到高发出白光体积变小亮度:变亮了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变化无无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物理
变化化学
变化物理
变化化学
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了新的分子。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1、两者根本区别: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溶于水先是物理变化,后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⑴空气液化
⑵铜器生绿锈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酒精挥发
⑸火药爆炸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无 色 溶 液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Pb(NO3)2+ 2KI = PbI2↓+ 2KNO32、绿叶的变化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发生黄色沉淀无色溶液证据:颜色的变化(由绿色变成黄色)3、钢铁的熔化温度的变化、状态发生变化4、冰山消融状态、形状发生变化5、铁丝的形变形状发生变化6、水的电解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气体产生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小结:物质变化的证据1. 如图1-6 所示,取2 支试管,在其中1 支中加入5 毫升澄清石灰水,在另1 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2. 分别向2 支试管中加入5 毫升碳酸钠溶液。
3. 观察2 支试管,你认为哪支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如图1-7 所示,在盛有10 mL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FeCl3+3KSCN=Fe(SCN)3+3KCl Fe(SCN)3是血红色,
因此溶液变血红色。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小结慕联提醒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