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________。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 ,通过各种途径寻求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的过程。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________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设。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________。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还要对_____________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4、(2018秋?泰山区期中)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
5、孙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有些苍白,显得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他推测该同学可能体温不正常,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老师的推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
6、(2018?深圳)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
A.调査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探究法
知识点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7、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此时小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8、(2018?日照)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A
步骤1
发现土壤中的落叶出现了大量小网孔,这些网孔是怎样形成的呢?
B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
C
步骤3
将土壤灭菌后分成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树的落叶,喷洒等量的无菌水,一组接种细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两组均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D
步骤4
分享交流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发现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
A B、B C、C D、D
知识点三、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9、(2018?武汉)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①充分收集并掌握已有的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是( )
A.③①④⑤ B.③①② C.③①②⑤ D.①③②④。
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4、(2019春?东台市月考)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5.(2018秋?牡丹区期末)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6.(2018秋?通川区校级期中)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折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
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8、(2018秋?乳山市期中)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甲组
各20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
喂养普通饲料
乙组
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
(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 下进行。
9、(2019·嘉兴)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1/2r和1/3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1/5r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0、(2018?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五节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 ,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证据,并通过创造性思维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
3.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思考,建立猜测和假设。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还要对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4、(2018秋?泰山区期中)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
【答案】C
【解答】解:A、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鼠妇生活行为,A不符合题意;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有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对于研究蚯蚓的呼吸,B不符合题意;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C符合题意;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孙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有些苍白,显得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他推测该同学可能体温不正常,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老师的推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
【答案】建立猜想;获取事实与证据。
【解答】解:孙老师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是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获取事实与证据。
6、(2018?深圳)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
A.调査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探究法
【答案】A
【解答】解: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故选:A。
知识点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7、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此时小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答案】A
【解答】AD、经实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说明猜想错误,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正确、D错;BC、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B、C错。
故选:A。
8、(2018?日照)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A
步骤1
发现土壤中的落叶出现了大量小网孔,这些网孔是怎样形成的呢?
B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
C
步骤3
将土壤灭菌后分成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树的落叶,喷洒等量的无菌水,一组接种细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两组均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D
步骤4
分享交流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发现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
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发现土壤中的落叶出现了大量小网孔,这些网孔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根据现象提出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错误;B.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推测: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属于做出假设,正确;C.将土壤灭菌后分成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树的落叶,喷洒等量的无菌水,一组接种细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两组均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施计划;D.分享交流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发现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交流;故选:B。
知识点三、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9、(2018?武汉)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C
【解答】解: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正确;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正确;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错误;D、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正确。故选:C。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①充分收集并掌握已有的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是( )
A.③①④⑤ B.③①② C.③①②⑤ 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科学实验的设计的步骤有:③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药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①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②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可操作)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及尾气处理等)。
③①②是正确的设计步骤,④⑤是具体的实验操作(获取事实和证据)的过程,不是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
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在科学探究中,假设本身就是一种猜想,得到相反的结论可以验证假设不成立;但科学必须有质疑的精神,由于偶尔因素,一次探究的结果不具有说服力,可以多次试验,也可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不可以修改实验结果。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中,探究某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应该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本实验中应该将“水质”设为变量,则其他变量应该相同,但该实验中设置的水温也是不同的值,故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正确。
4、(2019春?东台市月考)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答案】C
【解答】解:经过简单的三次实验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A处位置高,机械能较大,可能每次滚下两个鸡蛋都会破,比较不出正确结论,同理C处位置低,能量小,两个鸡蛋都不会破,所以应接下来应在B处释放再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故选:C。
5.(2018秋?牡丹区期末)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答案】A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故选:A。
6.(2018秋?通川区校级期中)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折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答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解答】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
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否放入磁铁,即除了是否放入磁铁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选项A、B、D的实验变量分别是水分、培养基、光照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2018秋?乳山市期中)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甲组
各20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
喂养普通饲料
乙组
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
(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 下进行。
【答案】(1)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吗?(2)甲;(3)光照时间;
【解答】解:(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甲、乙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蛋白质含量,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吗?。(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甲组,乙组是实验组。(3)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因此“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光照时间下进行。
9、(2019·嘉兴)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1/2r和1/3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1/5r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答案】【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7年级答到差不多就行了,如细管半径越小、液面上升越高) 【交流与表达】取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
【解析】分析图片可以看出细管的半径与液面上升高度的乘积是个定值,因此液面上升高度与细管半径成反比;要研究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的关系,则必须设置液体种类不同,而细管半径就必须相同。因此设计方案是:取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
10、(2018?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2)下落高度
【解析】(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大小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下落,高度越高,石膏板形变越严重,故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