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与卷毛 B. 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C. 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兔的长毛与短毛
2.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B.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C. 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 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3.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A. 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 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 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 D. 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4. 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
A. 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B. 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 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 不能说明问题
5.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6.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 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希望达到200株矮杆早熟水稻,那么F2 在理论上要有
A. 800株 B. 1000株 C. 1600株 D. 3200株
7. 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则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1代中的绿色籽粒豌豆都是杂合子 B. 黄色籽粒是显性性状
C. F1代中绿色籽粒豌豆少于黄色籽粒豌豆 D. 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8. 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 )
A. 1个精细胞 B. 2个精细胞
C. 3个精细胞 D. 4个精细胞
9.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
A. 25% B. 50% C. 75% D. 100%
10. 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测交 B. 自交 C. 与杂合高茎杂交 D. 与纯合高茎杂交
1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 )
A. YR和YR B. Yr和Yr C. YY和Rr D. Yr和YR
12. 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13.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 )
A. 常染色体上 B. X染色体上 C. Y染色体上 D. 线粒体中
14.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15.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中作为模板的有两条链
B.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 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D. 脱氧核苷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16.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A. DNA是遗传物质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17.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 )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是遗传物质
C. 糖类是遗传物质 D. RNA是遗传物质
18. 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
A. 腺嘌呤和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 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 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19.已知1个DNA分子只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
A. 4000个和900个 B. 4000个和1800个
C. 8000个和1800个 D. 8000个和3600个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1.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此推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推理方法是
A. 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假说推理
22. 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
A. 11% B. 22% C. 28% D. 44%
23. 在下列关于DNA结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由两条链反向平行成双螺旋结构
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骨架
C. 内侧是碱基对,以氢键连接
D. 碱基配对是A和U,G和C
24.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已经发展到 ( )
A. 分子水平 B. 细胞水平 C. 个体水平 D. 群体水平
25.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6. 目前,DNA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若用DNA分子存储信息,理论上一个含有100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片段最多可存储多少个不同的数据
A. 50 B. 100 C. 450 D. 4100
27..遗传信息是指
A.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脱氧核苷酸序列
C. 氨基酸序列 D. 核苷酸序列
28.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B. 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C. 基因可以准确复制 D. 基因以葡萄糖为基本组成单位
29.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30.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二、非选择题
31.下表是豌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3
410
二
白花×白花
0
798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1)根据组合_______可判出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该组交配方式为________。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
32. 下图为人类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据图回答:
(1)人类白化病致病属于 ______ ______性遗传病。
(2)Ⅰ1、Ⅱ2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3)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个体的几率为________ ____ 。
(4)III2与一个杂合体结婚,生白化病男孩几率为
33.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3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4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
(2)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
(3)通常DNA分子由___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
34.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条,该动物可以形成 ______种类型的精子。
(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 ___,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 ___,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与卷毛 B. 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C. 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兔的长毛与短毛
【答案】D
【解析】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C、D选项不是同一性状,B选项不是同种生物。
2.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B.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C. 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 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D
【解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假说—演绎法;故选D。
【考点定位】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3.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A. 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 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 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 D. 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答案】D
【解析】
原核生物有遗传物质,A错误;原核生物有核物质,B错误;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但这不是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C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要求学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定律,明确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4. 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
A. 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B. 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 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 不能说明问题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知,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说明发生性状分离,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考点定位】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5.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出现3:1性状分离比,是建立在子代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的数学统计比例。
【详解】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因此,4只鼠仔的毛色可能是三黑一白,也可能是全部黑色,也可能二黑二白,也可能全部白色。故选D项。
6.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 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希望达到200株矮杆早熟水稻,那么F2 在理论上要有
A. 800株 B. 1000株 C. 1600株 D. 3200株
【答案】D
【解析】
根据自由组合规律,ddEE和DDee杂交,F1是DdEe,其再自交得到F2,而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其中矮秆早熟纯种植株为ddee,占F2中的1/16,所以F2在理论上要有200÷1/16=3200株,故选D。
7. 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则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1代中的绿色籽粒豌豆都是杂合子 B. 黄色籽粒是显性性状
C. F1代中绿色籽粒豌豆少于黄色籽粒豌豆 D. 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F1代中的绿色籽粒豌豆都是纯合子,A错误;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B正确;F1代中绿色籽粒豌豆占,黄色籽粒豌豆占,可见绿色籽粒豌豆少于黄色籽粒豌豆,C正确;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 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 )
A. 1个精细胞 B. 2个精细胞
C. 3个精细胞 D. 4个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故选D。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9.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水稻遗传因子组成为Aa,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1,因此该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AA和aa均为纯合体,因此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50%。故选:B。
【点睛】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n,纯合体的比例是1-(1/2)n。
10. 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测交 B. 自交 C. 与杂合高茎杂交 D. 与纯合高茎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但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 )
A. YR和YR B. Yr和Yr C. YY和Rr D. Yr和YR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型为Rr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R、r,基因型为Y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Y,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YR和Yr,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各选项中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2. 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如AA×aa,A错误;两杂合子杂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B错误;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一半是杂合子,一半是纯合子,C错误;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D正确。
13.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 )
A. 常染色体上 B. X染色体上 C. Y染色体上 D. 线粒体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故A错误,B正确。
Y染色体上只有男性患病,故C错误。
线粒体中是患病的母亲的所有的子女都患病,故D错误。
【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及判断依据。
序号
图谱
遗传方式
判断依据
①
常隐
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定是常隐
②
常显
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常显
③
常隐或X隐
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性
④
常显或X显
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性
⑤
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X隐)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
⑥
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
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
⑦
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
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Y上
14.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间期,后期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与DNA的数目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与DNA数目变化,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与DNA数目变化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中作为模板的有两条链
B.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 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D. 脱氧核苷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D
【解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将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子链的酶是DNA聚合酶。
16.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A. DNA是遗传物质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斯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正确。
故选D。
17.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 )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是遗传物质
C. 糖类是遗传物质 D. 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故选B。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8. 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
A. 腺嘌呤和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 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 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答案】B
【解析】
解旋酶破坏的是DNA双链间的氢键,DNA中A和T配对,G和C配对。
19.已知1个DNA分子只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
A. 4000个和900个 B. 4000个和1800个
C. 8000个和1800个 D. 8000个和3600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G=A+C=总碱基/2,腺嘌呤数目为8000/2-1800=2200,故选D。
【点睛】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有的基因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的DNA上,A错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通过实验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21.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此推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推理方法是
A. 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假说推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二、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
【详解】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故选:C。
22. 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
A. 11% B. 22% C. 28% D. 4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某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整个碱基的一半,因此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50%-22%=28%,综上所述,C正确。
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23. 在下列关于DNA结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由两条链反向平行成双螺旋结构
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骨架
C. 内侧是碱基对,以氢键连接
D. 碱基配对是A和U,G和C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内侧是碱基对,两两配对,A配T,G配C,碱基间以氢键连接,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4.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已经发展到 ( )
A. 分子水平 B. 细胞水平 C. 个体水平 D. 群体水平
【答案】A
【解析】
25.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产物是DNA。
【详解】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①解旋酶、DNA聚合酶;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③ATP(供能);④DNA分子(模板);⑤适宜的温度、⑥适宜的pH(保证酶活性)。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目前,DNA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若用DNA分子存储信息,理论上一个含有100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片段最多可存储多少个不同的数据
A. 50 B. 100 C. 450 D. 410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某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组成,则每一条链中含有50个碱基,每一个碱基的位置由A.T、G、C四种情况,故最多可形成450个DNA分子,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7..遗传信息是指
A.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脱氧核苷酸序列
C. 氨基酸序列 D. 核苷酸序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中。
【详解】A、遗传信息的是指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B、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不能代表遗传信息,B错误;C、遗传信息储存在核酸上,C错误;D、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不能代表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A。
28.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B. 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C. 基因可以准确复制 D. 基因以葡萄糖为基本组成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A正确;DNA上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基因是DNA上的片段,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B正确;由于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且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C正确;基因是DNA上的片段,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29.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详解】A、DNA连接酶被用于将两DNA黏性末端间的缝隙连接起来,常用于基因工程,错误;
B、DNA酶可以水解DNA,断开脱氧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错误;
C、DNA解旋酶用于DNA的复制,其作用是将DNA双链间的氢键断开,错误;
D、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等酶,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正确;
故选D。
30.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减少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
C、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
D、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
故选C。
【点睛】此类题目关键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性染色体上的因不一定都可以控制性别。
(2)体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
(3)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
二、非选择题
31.下表是豌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3
410
二
白花×白花
0
798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1)根据组合_______可判出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该组交配方式为________。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
【答案】(1)三 紫 (2)Aa 测交 (3)AA或Aa 1/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说明亲本基因型都是Aa,所以F1基因型为1/3AA或2/3Aa,纯合子的概率为1/3.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 下图为人类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据图回答:
(1)人类白化病致病属于 ______ ______性遗传病。
(2)Ⅰ1、Ⅱ2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3)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个体的几率为________ ____ 。
(4)III2与一个杂合体结婚,生白化病男孩几率为
【答案】(1)隐 (2)Aa、Aa (3)3/4 (4)1/12
【解析】
33.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3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4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
(2)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
(3)通常DNA分子由___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
【答案】 (1). 含氮碱基 (2). 脱氧核苷酸 (3). 氢键 (4). 2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2、由图可知:图示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4为脱氧核苷酸;
3、DNA分子中碱基对都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1)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由图分析可知,3为含氮碱基;4为脱氧核苷酸。
(2)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称之为氢键。
(3)通常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构成的。
【点睛】易错点: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2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4.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条,该动物可以形成 ______种类型的精子。
(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 ___,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 ___,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____。
【答案】 (1). 4 (2). 4 (3). B、D、E (4). B、C、E (5). D、E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根据B图或C图可直接判断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条;由于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所以该动物可以形成4种类型的精子。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单体从分裂间期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B、C、E;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及生殖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即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D、E。
【点睛】易错点: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