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分数乘分数(例2、例3)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数量关系进行类推,理解“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3是在理解整数乘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承前启后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通过一个数乘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化解措施
直观演示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形纸板、长方形纸板、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0分钟)
1.带领学生复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试做教材3页例2,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题中信息。
(2)引导思考:本题中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3)引导交流:12×和12×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学生回答,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1)观察情境图,交流、汇报自己获取的信息。
(2)小组讨论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写出数量关系式:总量=单量×数量,并列出算式:12×3,12×和12×,然后汇报。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12×和12×的意义及计算的方法。
1.计算下列各题。
×4 = 85
×4 = 72
2.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表示(求5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表示(求15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学例3,探究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 出示教材3页例3,组织学生获取图中信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让学生用图示表示是多少,或折纸体验是多少,并得出的结果。
3. 组织讨论:为什么等于?
4.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计算方法。
5. 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列式计算,并通过画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6.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方法。
1.学生读题,交流获取的信息,讨论交流后明确: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用表示。
2. 学生通过画图或折纸,明确=。
3.小组内交流,汇报=的算理。
4. 观察教师板书,猜测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5.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2),并列出算式,用猜测得到的方法尝试计算,用画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6. 结合算式归纳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根据图意填算式。
(1)
(2)
4.列式计算。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思考过程,与同桌交流,并进行评价。
5.解决问题。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运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几个分数连乘。计算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分数
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培优作业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的长是 dm,另一条边的长是dm。
(1)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dm,底边长是()dm。
(2)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名师点睛
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首先需要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到说清楚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是极其重要的。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