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P5例4)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4是教学分数乘法的简便方法。学生在前面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教学重点转入寻求便捷的算法。
承前启后
分数乘分数、约分→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化解措施
交流讨论,加深理解;通过练习巩固,促进内化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 带领学生复习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 带领学生复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提问: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不能进行约分?怎样计算能使计算简便?(揭示课题)
1. 汇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明确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 汇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 计算下面各题,并交流算法。
×30=18
12×=8
×=512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⒈出示例4(1),让学生从题中获取信息, 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
2.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并交流解答过程。
3.启迪思考: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是否也可以进行约分?该怎样进行约分?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强调:约分时,用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5. 出示例4(2),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并尝试计算。
6.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约分过程,想一想,与教材例1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
7.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
8.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
1.学生读题,交流获取的信息,列出算式,并汇报。
乌贼的速度是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列式为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千米/分)
3.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计算。
4.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5.学生交流后,汇报。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6.学生观察、比较后,明确两种约分方法都可以,计算时,可根据需要灵活应用。
7.小组交流、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先分别将分子、分母相乘,再约分。也可以先约分,再相乘。
8.学习独立完成后交流。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一件上衣的售价是240元,一条裤子的售价是这件上衣的,这条裤子的售价是多少元?
4.一个饮料瓶能装升的橙汁,小明一次喝了这瓶橙汁的,小明一次喝了多少升橙汁?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5.计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 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的方法。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培优作业
填一填。
六年级同学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一班捐了500元,二班捐的是一班的,三班捐的是二班的,六年三班捐款多少元?
名师点睛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乘法,容易受到分数加减法方法迁移的影响,计算时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结合错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计算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