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卷
[检测内容:第一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实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铁块被烧红 B. 糖放到水中变为糖水
C. 冰变为水 D. 石块被移动了位置
2. 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 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
C. 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 水蒸气到达最上面遇到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3.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
C. 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5.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第5题 第6题
6.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 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7.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液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汽化,后凝固
第7题 第8题
8. 如图所示是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此图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9.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100℃的水蒸气通入盛有100℃水的容器中,那么( )
A. 水会沸腾,水蒸气会液化 B. 水不会沸腾,水蒸气不会液化
C. 水不会沸腾,水蒸气会液化 D. 水会沸腾,水蒸气不液化
11. 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的混合物,其各种成分的沸点(1.01×105Pa大气压下)如下表所示,单位:℃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161.7
-88.6
-42.2
-0.5
36.1
-102.4
-47.4
-6.5
30.1
在常温下钢瓶里的液化气很难用尽,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
A. 甲烷 乙烯 B. 丁烷 丁烯
C. 戊烷 戊烯 D. 丙烷 丙烯
12. 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4℃,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某一数值后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值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示数只增加了9℃,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标准大气压沸水温度时示数为( )
A. 94℃ B. 100℃ C. 104℃ D. 11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 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 ,甲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
甲 乙
14.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为 。
15.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原因是 的沸点比 的沸点高。
16. 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和 。
17. 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8.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
三、实验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6分,共16分)
19.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滴一滴水的那部分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20.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
蜡的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不吸收热量 B. 冰不断吸收热量 C. 蜡不吸收热量
四、解答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9分,共22分)
21. 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22. “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2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其内部结构采用了航空技术,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燃料是将常温下的丙烷气体通过加压的方法变为液体,使用时由于燃料温度会降低导致气压不够而熄火,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1)航天飞船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白气,其物态变化是 ,而奥运火炬燃烧也会产生水,却没有看见白气,其原因是水呈 状态,是 色的。
(2)常温下将丙烷压缩装入钢瓶中,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说明液体的沸点(与气体的液化温度相同)与压强有关。
(3)液体燃料变为气体的过程会使得燃料温度降低的原因是 ,因而汽化的速度变慢是因为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回热管加热是利用 后加快汽化的速度的。
(4)熊熊火焰在燃烧,可燃烧口的铝合金却没有熔化也没有变软,说明铝合金是 体,火焰的温度低于铝合金的 点。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D 5. C 6. C 7. B 8. D 9. D 10. B 11. C 12. A
13. 乙 甲 38.5 -7
14. 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15. 油 水
16. 液化 汽化
17. 液化 凝华
18. 凝华 吸
19. (1)表面积大小 (2)A、C (3)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才快
20. (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 (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B
21. 解:①量程不同;②分度值不同;③体温计上有缩口。(合理均可)
22. 解:不会。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23. (1)先汽化后液化 气体 无 (2)液化 (3)汽化需要吸热 温度 提高温度 (4)晶 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