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圆的认识(教案 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圆的认识(教案 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1 14:2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圆的认识(P57、58)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形象色色的“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让学生自主画圆,进而探究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承前启后
认识平面图形→认识圆→圆的周长、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用不同的工具画圆,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难点
重点: 圆的基本特征及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能按指定的要求画圆。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圆规
学具准备:圆形实物(硬币、瓶盖)、细绳、直尺、小球、钉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展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形形色色的“圆”,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2.体验交流。
(1)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圆?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3)组织学生对比观察,发现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3.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1.观察图片,发现它们中都有“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2.(1)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圆。
(2)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封闭的、弯曲的)
(3)对比观察,明确: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上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圈里。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让学生借助实物画圆。
(1)引导学生借助准备好的实物画圆,指导学生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评价实物画圆的优点和缺点。
2.组织学生学习用圆规画圆。
组织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教师指导,并说明注意事项。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组织学生开展对折活动,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明确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
(3)画一画、量一量,感受半径、直径长度的特点及关系。
4.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组织学生用圆规画圆,引导学生发现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与什么有关。
1.(1)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前准备好的硬币、瓶盖、细绳、钉子等画圆。
(2)小组讨论借助实物画圆的优点和缺点。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并明确需要注意的事项。
3.(1)对折手中的圆,观察折痕和折痕的交点,交流发现。
/
(2)明确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3)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明确直径、半径长度的特点及关系。
4.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调《学习法》P119页“趁热打铁”第1题。(见《倍速学习法》P119“趁热打铁”第1题)
答案略,提示:借助圆规规范画圆
3. 画出一条直径是3厘米的圆。
答案略,提示:借助圆规规范画圆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58页“做一做”第1、2题。
2.拓展练习:观察教材59页情境图,尝试用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1.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利用手中的画圆工具和直尺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全班展示,评比。
4.判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提示:直径和半径的这种关系,必须在同圆或等圆中才成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
培优作业
一张彩纸长10厘米,宽8厘米,最多能剪出多少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4个
3条直线最多可以把一个圆分成几部分?4条呢?
7部分 11部分
名师点睛
教学时,加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画圆的方法,同时适当增加生活中圆的素材。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