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安徽省部分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度安徽省部分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1 12:31:31

文档简介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
高 一 语 文
2019.9
命题:高一语文命题小组
排版:校文印室排版小组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涂黑;非选择题答案请用直径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规范作答,凡是答题不规范一律无效...........。
3.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定,做到“诚信考试,杜绝舞弊”。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明德,是彰显于天下的大德,这种大德乃是对人的善本性加以发扬光大所形成的。人的善本性是
对天地万物之道的秉承和体现,因而明德乃是与天地万物相通之德、天人合一之德。
“德”作为道德概念出现于殷商西周之际,但“德”的观念源远流长,在《易经》中就包含着深
刻“道”与“德”的意蕴,它充分体现了中华先民将德莫基于道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就是明德
的传统基因。在《尚书》中,“明德”之“明”既作动词用,也有名词的含义。作为动词,明德意指
彰明道德,而作为名词,明德的意思是得到彰明的道德。《大学》中讲的“明明德”指的是要将得到
彰明的道德广布于天下,即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
凝练于其中的基本精神数千年来熠熠生辉,不断发扬光大。它具有以下特点:
“崇道贵德”精神。中国文化把道视为万物的本根,这种道就是终极实在,是中国人追求的终极
真理和终极价值。“德”是指对道有所得,即“得”。这种“得”首先是并主要是生命对道的获得,
或谓之“天赋之得”。因为有这种先天的禀赋,人后天才能对道有所领悟以至得道。在儒家看来,相
对于这种“天赋之德”,对道的领悟、体认和践行之得,可称之为“人为之德”。万物都尊道贵德,
人作为万物之“贵”,更应如此。因此,人应该识道、得道、行道,使自己成为有德(得)之人,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崇道、珍视德。崇道贵德充分体现了明德的民族特色。
“自强不息”精神和“厚德载物”精神。这两个命题出自《象传》对《易经》中乾卦和坤卦卦辞
的解释。自强不息表达的是道德之人(君子)应追求的乾(天)之德。其基本含义是天道刚健,运行
无忒,君子要效法天道,终生自勉前进,不停地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作为一种内心信念和价值要求,
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厚德载物表达的是君子应追求的坤(地)之德。其
原意为大地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厚实的德性,包容万物又载养万物,以完成上天赋
予的使命。与“自强不息”侧重于强调个人和民族自立自强不同,“厚德载物”更强调个人和民族要
有宽厚友善的道德品格和广阔胸襟。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是明德的实质内涵,它们相互支撑,相互推
动,相互激励,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两大支柱。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明明德于天下”精神。这是《大学》提出的“大人之学”的宗旨和目标,它是一种从修养身心
到仁爱他人、从格物到至善的立体追求。“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人内心中得到彰明的德性。
而一个人明明德不仅是为了自己具有德性品质,而且是为了爱人,即所谓“亲民”,而爱人正是明明
德的体现。个人的德性品质和爱人行为达到的完美境界,就是至善。因此,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在
德性和德行方面都追求尽善尽美,使个人彰明的德性见诸德行,惠及他人、民众直至万物,达到“民
胞物与”的崇高人生境界。明明德于天下鲜明表达了明德的实践要求。
(选自江畅《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9年 4月 22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道德概念的“德”出现于殷商西周之际,中华先民奠基于道德观念的“德”是“明德”
的传统基因。
B.儒家强调“崇道贵德”,主张作为万物之“贵”的人应该识道、得道、行道,这体现了鲜明
的民族特色。
C.“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虽对立存在,但它们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相
互激励。
D.《大学》提出的“大人之学”,就是要“明明德于天下”,使人达到“民胞物与”的崇高人
生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阐述“明德”的内涵并分析其与人的善本性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文的议论。
B.文章围绕“明德”这个中心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突出了“明德”精神的发展变化。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援用一些文献资料阐释“明德”的基本精神,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按总分结构行文,先提出论述对象,接着进行分析和论证,层次清晰,思路连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德源远流长,只要从传统价值观中汲取滋养,就能创造性地把明德发扬光大并无愧于后世
地传承下去。
B.在对道的获得和领悟方面,“人为之德”比“天赋之得”更进一步,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需
要做到明明德于天下。
C.“明德”作为一种基于道的德,实质上是古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核精神,它体现在中国封建时
代的价值观之中。
D.明明德是一种道德理性的自觉,目的是在我国道德建设中强调个体要有宽厚友善的道德品格
和广阔胸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月下美人泪
肖建国
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八岁,黄金去上
小学。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
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这玉簪就是白鹤仙。
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果然
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
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校长说,
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
校长也真说对了。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
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一茎花一雷公,粉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面蒜鼻红头发。嘿,奇了。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
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
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
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
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顺从人意,在白
天开放。
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
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
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
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黄金心里咯噔一声。
季献民养花好在哪里呢?黄金想去看看。
季献民家住在东江边,门前有棵木棉树,老干横枝,雄姿英发。据说每到春天,木棉花开,这树
冠就成了燃烧的火焰山。
有同行来访,季献民忙迎出屋外。黄金开口便说,听说你的花种得很好,特来向你请教。按照黄
金的想法,若季献民不愿意,稍稍皱下眉头,他寒暄两句便走。毕竟有技艺的都怕外露。
没想到季献民非常高兴,连说岂敢岂敢,今日你来得正好,晚上我有昙花盛开,正好一起品赏。
季献民的花种在后院,有三四个屋地大小,木架上按品种分类,养的全是花。有幼苗,有成品,
有的正热热烈烈地开放。花香扑鼻。黄金仔细嗅了嗅,这花香与他那里香得不一样。香得纯粹,甘甜,
真是奇怪了。
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李献民说,这都是
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
知感恩。
这高论,黄金第一次听说。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后院
里没有灯,星月辉映,影影绰绰。黄金莫明地感到阵心虚。
就这样赏花?
对,不过,你坐着,我还要做点事,来,看着这盆昙花,今晚她将为我们绽放。季献民边说边拿
出一管笛子来。黄金发现今晚要观赏的,正是从前他的昙花。
笛声响起,婉转悠扬,伴随习习凉风,如清水般掠过黄金心回。黄金不懂旋律,更不懂诗文,但
此刻,这如怨如慕的笛声让他觉得身心变空,身体在变轻盈,有一种想飘起来的感觉。
醉了,还是晕了?黄金想不明白。他只想随着这笛声向上走,向上飘,最好能飘到云端去,再也
不回来。然而,笛声戛然而止。
昙花开了。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悄悄然,昙花的花蕾慢慢翘起。随着笛声的维绵,昙花如同少女般很害羞地
将淡紫色的外色慢慢打开。一层层,一片片,有序地展现洁白芬芳的玉体。当花心褪到最后一层时,
忽地,满院飘香,如雪般的大花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绽放了。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
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并当着黄金的面滴落而下。有的落到了黄金的膝盖上,沁人心
脾的凉!
黄金彻底呆了。好久,他才醒悟过来。
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
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
这联,进去时怎么没看到呢?黄金自言自语。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 24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A.小说开篇追述黄金读书时对学校种花的态度,这看似闲笔,实则颇具匠心,目的是为下文写
与黄金成为养花高手作铺整。
B.小说在处理情节时运用了倒叙手法叙述黄金在每盆花上系标牌,这一情节突出黄金养花颇有
成就,也和下文相照应。
C.王胡子虽是次要人物,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他的串联,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连贯、自
然,黄金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既把养花技艺叙述得合情合理,又把具体而丰富的赏花过程
叙述得富有传奇色彩。
5.小说以“月下美人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同样是养花高手,但季献民对待花的态度与黄金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材料一
由北京市信办指导、首都互联问协会主办的 2018年度第三次评议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
《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写作业仍是占用青少年课余时间
最多的活动高达 43.5%……同作为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的青少年只占总体数量的 16.0%,青少年上网目
的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学习,分别占比 47.5%、45.0、372%.同时,在对
青少年上网的主要行为进行词查时发现,休闲娱乐类活动依然占比较大,是使用互联问学习、查资料、
看新闻人数总和的近四倍之多。
(摘编自刘婧《<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发布》,《北京青年报》
2018年 7月 20日)
材料二
城乡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差异
类别 网络应用 城镇 农村 城乡差异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87.60% 84.20% 3.40%
网络新闻 76.20% 69.90% 6.30%
网络娱乐
网络游戏 67.80% 63.10% 4.70%
网络视频 78.00% 68.60% 9.40%
网络音乐 81.70% 76.50% 5.20%
网络文学 46.80% 38.90% 7.90%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材料三
听音乐国为其伴随性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娱乐生活中频率最高的活动,几乎总是在听音乐的青
少年占比达到 29%.还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迅速崛起,和音乐一起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的新方
式,就频率来说,有 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 10%.其
次依次为电影/电视、游戏美,接触频率则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上,占比分别为 41.68%、38.95%,
而从不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的占比则分别为 15.56%、26.8%,可能是由于电影电视的时长原国以及
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所致。换言之,青少年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摘编自 2018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材料四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冋总体普及率高达 98.伟。与之相伴的是,网
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沉迷游戏、过度用网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
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 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为了解决
成年人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冋悠游戏市场管理的意
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冂联合印发《综合防
控儿堂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问络游戏总量调控”但就目前来看,
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
然,解决青少年冋络成瘾这个难题,监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
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 9月 28日)
7.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网络娱乐”,城镇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青
少年,但是差异并不算大,最大的差距也没有超过一成。
B.在网络游戏方面,城乡青少年使用率都只有 60%多,可见青少年打游戏的热度并没有人们想
象的那样高,这与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有较大关系。
C.网络视频包括电影、短视频等,在青少年网络娱乐中,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仅次于网络音乐,
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崛起,网络视频的使用率有可能跃居第一。
D.听音乐具有伴随性,受到青少年青睐,故在网络娱乐类别中,网络音乐的使用率最高:而文
学阅读的娱乐性相对较弱,因而网络文学的使用率最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都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写作业的占比达 43.5%,在课余时间上网的只占 16.0%,可见大部分
青少年并未过度依赖网络,学习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体。
B.首都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都是休闲娱乐类活动,其中玩游戏占比接近 50%:这些休
闲娱乐类活动占比几乎是其它主要上网行为总和的四倍。
C.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
国家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入精神疾病。
D.虽然近年来管理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多次出台规定来集中整治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以
及调控网络游戏总量等,但从现状来看,监管还不够到位。
9.针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题。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举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确山、光山二县,有清名。迁南京吏部主
事,乞养归。服阕,起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可任,调为己属,更历四司。发御
史杨玉珂请属,玉珂被谪,国祥亦引疾归。其冬,魏忠贤既逐南星,御史张讷劾国祥为南星邪党,遂
除名。
崇祯二年,起稽勋员外郎。迁考功郎中,主外计,时称公慎。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
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寻迁大理右寺丞。历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迁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工部侍郎,复调户部。
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杨嗣昌议增饷,国祥不敢违。而是时度支益匮,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
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勋戚阉竖悉
隐匿不奏,所得仅十三万,而怨声载途。然帝由是眷国祥。
十一年六月,帝将增置阁臣,出御中极殿,召廷臣七十余人亲试之。发策言:“年来天灾频仍今
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有司举劾,情贿关其心。克期平贼无
功,而剿兵难撤。外敌生心,边饷日绌。民贫既甚,正供犹艰。有司侵削百方,如火益热。若何处置
得宜,禁戢有法,卿等悉心以对。”会天大雨,诸臣面对后,漏已深,终考者止三十七人。顾帝意已
前定,特假是为名耳。居数日,改国祥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俱兼东阁大学
士,入参机务。时刘宇亮为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骤增国祥等五人。国观、嗣昌最用事,国祥
委蛇其间,自守而已。明年四月召对,无一言。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国祥始受业于焦竑,历任卿相,布衣蔬食,不改儒素。与其子上俱撰有诗集。
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B.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C.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D.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阙: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分
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谓之“五服”。
B.迁:改官。在古代指变动官职。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进”“迁受”表示
升迁,“迁调”“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除”指降职。
C.蠲减,即“蠲免”,指免除租税、罚款、劳役等。它是中央政府发布的蠲免政令和蠲免管理
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
D.有司,文中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如《廉颇
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有司”指“职有专司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国祥为赵南星器重。赵南星把程国祥调为自己的部下,在赵南星的授意下,程国祥揭发杨
玉珂私通关节的问题,使杨玉珂被贬谪。
B.程国祥力求做个好官。在最初担任知县的时候以及后来担任考功郎中的时候,都曾获得舆论
的称赞,皇帝也对他非常信任看重。
C.程国祥身居高位后,做事力不从心。他采用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租税的方法来增加粮饷,但
由于勋臣国戚宦官从中作梗,并不如意。
D.程国祥儒雅质朴。他做官多年,并未因此谋求富贵。还是过着家贫如洗的生活。他和儿子都
钟情诗文,父子都撰写了诗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2)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
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七年(833)预省试进士,及第,寓居长安 8年,与牛、李两
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升赵为糊口远去岭表散幕府前。
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物出一幅秋意瑟清冷凄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15.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
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
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这的
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
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今天,我们怀着文化自信迈入了新时代。同时,作为电影人,我们也足够幸运能够站在中国电影
历史发展的高速公路上,目睹中国电影高歌猛进的震撼图景,切身感受中国电影
的伟大进程。我们面对的是 的历史画面:中国电影能够与世界电影的劲旅
好莱坞进行正面的市场征战,在本土电影市场上争得了 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
是绝无仅有的,可以预测,( )。面对这些辉煌的市场业绩,中央 ,
改革了电影管理体制,成立国家电影局。
在我理解,电影强国目标的建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且是于光影艺术之中对中国电影熔铸
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简单地说,中国电影除了在票房市场的辉煌业绩,是否具有一种能够
与市场票房成绩 的关于电影表述的文化审美体系?中国电影是否能够建
构属于自己的东方美学风范,屹立在世界电影的历史版图上?这是中国电影界必须思考和给予回答的
重大命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空前绝后 蒸蒸日上 明察秋毫 一视同仁
B.日新月异 前所未有 高瞻远瞩 相提并论
C.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 高瞻远瞩 一视同仁
D.空前绝后 前所未有 明察秋毫 相提并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市场会使自己的黄金时代到来,赶超北美票房
高一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B.在不久的将来,北美票房会被中国电影市场赶超,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C.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市场会赶超北美票房,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D.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市场会赶超北美票房,使自己的黄金时代到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强国目标的确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更多的是对中国电影熔铸于光影艺术之中的文
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B.电影强国目标的建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更多的是于光影艺术之中对中国电影熔铸的文
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C.电影强国目标的建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且是对中国电影熔铸于光影艺术之中的文化
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D.电影强国目标的确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且是于光影艺术之中对中国电影熔铸的文化
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20.下面的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报告如下:
维护将于 2019年 9月 8日 6时至 12日 20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滨江大道,西到钟灵街,南
至毓秀路,北至祥和路。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以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合肥市电力公司
2019年 9月 7日
21.阅读下面题为“收获的父与子”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内容并概括其寓意。(6分)
内容: (不超过 80 个字)
寓意: (不超过 35 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如“中
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思维”等
等,于戏谑中表达着自嘲与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改革”、“中国梦”、“中国创造”、
“中国信心”、“中国力量”等“最美中国式”正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
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 800 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 1 页 共 2 页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3 分)
2.B(3 分)
3.B(3 分)
4.B(3 分)
5.①指引线索:昙花就是月下美人,月下美人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
②烘托形象:月下美人泪映衬出季献民养花技艺高超,表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爱花懂花之人。③升华主题:月
下美人泪象征着季献民虽生活在商业化功利化社会仍追求高洁的品性,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6 分)
6.①季献民养花看重的是花具有与人一样的生命,他懂得花的感恩,真正懂得万物生命的平等;黄金养花的诀窍
是硬性嫁接,强调顺从人意,看重的是技艺,追求商业化,并不懂得花真正的神韵。②启示:人应该培养高洁
单纯的品性,摒弃世俗社会的商业化功利化追求。人和自然万物应是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相处。(6 分)
7.B(3 分)
8.D(3 分)
9.①材料一侧重于对青少年课余时间上网行为的比例和目的作分析;②材料三侧重于对青少年各种网络娱乐活动
的频率和占比作分析;③材料四侧重于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6分)
10.C(3 分)
11.B(3 分)
12.A(3 分)
13.(1)皇帝表扬程国祥的清白正直,(把这件事)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弄明白,龚守忠因罪被革去
官职。(5 分)
(2)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沉默不语,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5 分)
【文言文翻译】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历任确山、光山二县知县,有清正的名声。升任南京吏部主事,
请求归家奉养父母。服丧期满后,起用为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道他可以任用,调为自己的属下,
经历了四个部门。揭发御史杨玉珂私通关节,杨玉珂被贬谪,程国祥也称病辞职归家。这年冬天,魏忠贤驱逐赵南
星后,御史张讷弹劾程国祥为赵南垦的邪党,于是将程国祥除名。
崇祯二年,起用程国祥为稽勋员外郎。升任考功郎中,主管京城外官吏考核,时人称他公正谨慎。御史龚守忠诋毁
程国祥收受贿赂,程国祥上疏辩解。皇帝表扬他清白正直,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明白,龚守忠因罪被夺
去官职。不久升任大理右寺丞。历任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地升任工部侍郎,又调任户部侍郎。
九年冬天,召任户部尚书。杨嗣昌提议增加粮饷,程国祥不敢违抗。而这时的经费开支更加匮乏,各地奏报灾害的
呈文连续不断。程国祥多方安排,也时常有所减免。最后建议,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的租税,可以得到五十万,皇
帝于是实行了。勋臣国戚宦官全藏匿不上奏,所得到的只有十三万,而老百姓怨声载道。然而皇帝由此垂爱程国祥。
十一年六月,皇帝将增设内阁大臣,驾临中极殿,召集朝廷大臣七十余人亲自测试他们。发出策问:“近年以来天
灾频繁,今年夏天旱灾更厉害,金星白天出现达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心腹亲信大臣,致力避开遭受怨恨。有
关官员检举弹劾,情分财物关联着他们的心。限期平定贼人没有功效,而围剿的军队难以撤退。外部的敌人产生窥
伺之心,边防粮饷日益困难。百姓已很贫困,交纳法定赋税仍很艰难。有关部门多方侵夺,如火上浇油。如何处理
得当,约束有法,你们尽心来对答。”恰逢天下大雨,众大臣当面对答后,时间已晚了,坚持结束考试的人只有三
十七人。考虑到皇帝旨意已早定,只是把这作为名义而已。过了几天,改任程国祥为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
蔡国用、范复粹都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当时刘宇亮是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突然增加程国祥等
五个人。薛国观、杨嗣昌最专权,程国祥在中间顺应他人,自我持守罢了。第二年四月皇帝召见臣下回答问题,他
一言不发。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缄默,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
程国祥最初跟着焦竑学习。历任卿相,穿布衣吃蔬食,不改儒雅质朴。他与儿子程上都撰有诗集。程国祥去世后,
家境贫寒,不能生火做饭。程上办完丧事,感染疾病而死,程上没有儿子。
14.B(3 分)
第 2 页 共 2 页
15.①有志难骋的落寞,作者借“衰荷寂寞香”写自己空有才华、志向却无人赏识。②照零无依的伤感。作者以独
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自喻,表现出四处漂泊的伤感。③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迷茫。作者即将远去岭表,前途
未知,如断烟残月的苍苍之景。④对故乡的思念。作者用大雁、江边松菊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惦念。(6
分)
16.(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3 分)
(2)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3 分)
(3)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3 分)
17.B(3 分)
18.C(3 分)
19.A(3 分)
20.(1)“报告”改为“公告”。(1 分)
(2)“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或“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工”。(1分)
(3)“贵用户”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1 分)
(4)“不安”改为“歉意”。(1 分)
(5)“咨询”改为“垂询”。(1 分)
21.内容:漫画画的是一位发白背驼的父亲满头大汗地背着一个写有“债”字的大包袱,他的儿子头戴学士帽、夹
着毕业证跟在后面,最后面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高等学府”几个字。(3分)
寓意:揭示了普通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承受经济重负的社会现实。(3 分)
22.【按照 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
2.B(3分)
3.B(3分)
4.B(3分)
5.①指引线索:昙花就是月下美人,月下美人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②烘托形象:月下美人泪映衬出季献民养花技艺高超,表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爱花懂花之人。③升华主题:月下美人泪象征着季献民虽生活在商业化功利化社会仍追求高洁的品性,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6分)
6.①季献民养花看重的是花具有与人一样的生命,他懂得花的感恩,真正懂得万物生命的平等;黄金养花的诀窍是硬性嫁接,强调顺从人意,看重的是技艺,追求商业化,并不懂得花真正的神韵。②启示:人应该培养高洁单纯的品性,摒弃世俗社会的商业化功利化追求。人和自然万物应是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相处。(6分)
7.B(3分)
8.D(3分)
9.①材料一侧重于对青少年课余时间上网行为的比例和目的作分析;②材料三侧重于对青少年各种网络娱乐活动的频率和占比作分析;③材料四侧重于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6分)
10.C(3分)
11.B(3分)
12.A(3分)
13.(1)皇帝表扬程国祥的清白正直,(把这件事)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弄明白,龚守忠因罪被革去官职。(5分)
(2)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沉默不语,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5分)
【文言文翻译】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历任确山、光山二县知县,有清正的名声。升任南京吏部主事,请求归家奉养父母。服丧期满后,起用为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道他可以任用,调为自己的属下,经历了四个部门。揭发御史杨玉珂私通关节,杨玉珂被贬谪,程国祥也称病辞职归家。这年冬天,魏忠贤驱逐赵南星后,御史张讷弹劾程国祥为赵南垦的邪党,于是将程国祥除名。
崇祯二年,起用程国祥为稽勋员外郎。升任考功郎中,主管京城外官吏考核,时人称他公正谨慎。御史龚守忠诋毁程国祥收受贿赂,程国祥上疏辩解。皇帝表扬他清白正直,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明白,龚守忠因罪被夺去官职。不久升任大理右寺丞。历任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地升任工部侍郎,又调任户部侍郎。
九年冬天,召任户部尚书。杨嗣昌提议增加粮饷,程国祥不敢违抗。而这时的经费开支更加匮乏,各地奏报灾害的呈文连续不断。程国祥多方安排,也时常有所减免。最后建议,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的租税,可以得到五十万,皇帝于是实行了。勋臣国戚宦官全藏匿不上奏,所得到的只有十三万,而老百姓怨声载道。然而皇帝由此垂爱程国祥。
十一年六月,皇帝将增设内阁大臣,驾临中极殿,召集朝廷大臣七十余人亲自测试他们。发出策问:“近年以来天灾频繁,今年夏天旱灾更厉害,金星白天出现达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心腹亲信大臣,致力避开遭受怨恨。有关官员检举弹劾,情分财物关联着他们的心。限期平定贼人没有功效,而围剿的军队难以撤退。外部的敌人产生窥伺之心,边防粮饷日益困难。百姓已很贫困,交纳法定赋税仍很艰难。有关部门多方侵夺,如火上浇油。如何处理得当,约束有法,你们尽心来对答。”恰逢天下大雨,众大臣当面对答后,时间已晚了,坚持结束考试的人只有三十七人。考虑到皇帝旨意已早定,只是把这作为名义而已。过了几天,改任程国祥为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都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当时刘宇亮是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突然增加程国祥等五个人。薛国观、杨嗣昌最专权,程国祥在中间顺应他人,自我持守罢了。第二年四月皇帝召见臣下回答问题,他一言不发。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缄默,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
程国祥最初跟着焦竑学习。历任卿相,穿布衣吃蔬食,不改儒雅质朴。他与儿子程上都撰有诗集。程国祥去世后,家境贫寒,不能生火做饭。程上办完丧事,感染疾病而死,程上没有儿子。
14.B(3分)
15.①有志难骋的落寞,作者借“衰荷寂寞香”写自己空有才华、志向却无人赏识。②照零无依的伤感。作者以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自喻,表现出四处漂泊的伤感。③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迷茫。作者即将远去岭表,前途未知,如断烟残月的苍苍之景。④对故乡的思念。作者用大雁、江边松菊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惦念。(6分)
16.(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3分)
(2)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3分)
(3)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3分)
17.B(3分)
18.C(3分)
19.A(3分)
20.(1)“报告”改为“公告”。(1分)
(2)“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或“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工”。(1分)
(3)“贵用户”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1分)
(4)“不安”改为“歉意”。(1分)
(5)“咨询”改为“垂询”。(1分)
21.内容:漫画画的是一位发白背驼的父亲满头大汗地背着一个写有“债”字的大包袱,他的儿子头戴学士帽、夹着毕业证跟在后面,最后面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高等学府”几个字。(3分)
寓意:揭示了普通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承受经济重负的社会现实。(3分)
22.【按照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
高 一 语 文
2019.9
命题:高一语文命题小组
排版:校文印室排版小组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非选择题答案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凡是答题不规范一律无效。
3.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定,做到“诚信考试,杜绝舞弊”。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德,是彰显于天下的大德,这种大德乃是对人的善本性加以发扬光大所形成的。人的善本性是对天地万物之道的秉承和体现,因而明德乃是与天地万物相通之德、天人合一之德。
“德”作为道德概念出现于殷商西周之际,但“德”的观念源远流长,在《易经》中就包含着深刻“道”与“德”的意蕴,它充分体现了中华先民将德莫基于道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就是明德的传统基因。在《尚书》中,“明德”之“明”既作动词用,也有名词的含义。作为动词,明德意指彰明道德,而作为名词,明德的意思是得到彰明的道德。《大学》中讲的“明明德”指的是要将得到彰明的道德广布于天下,即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凝练于其中的基本精神数千年来熠熠生辉,不断发扬光大。它具有以下特点:
“崇道贵德”精神。中国文化把道视为万物的本根,这种道就是终极实在,是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真理和终极价值。“德”是指对道有所得,即“得”。这种“得”首先是并主要是生命对道的获得,或谓之“天赋之得”。因为有这种先天的禀赋,人后天才能对道有所领悟以至得道。在儒家看来,相对于这种“天赋之德”,对道的领悟、体认和践行之得,可称之为“人为之德”。万物都尊道贵德,人作为万物之“贵”,更应如此。因此,人应该识道、得道、行道,使自己成为有德(得)之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崇道、珍视德。崇道贵德充分体现了明德的民族特色。
“自强不息”精神和“厚德载物”精神。这两个命题出自《象传》对《易经》中乾卦和坤卦卦辞的解释。自强不息表达的是道德之人(君子)应追求的乾(天)之德。其基本含义是天道刚健,运行无忒,君子要效法天道,终生自勉前进,不停地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作为一种内心信念和价值要求,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厚德载物表达的是君子应追求的坤(地)之德。其原意为大地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厚实的德性,包容万物又载养万物,以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与“自强不息”侧重于强调个人和民族自立自强不同,“厚德载物”更强调个人和民族要有宽厚友善的道德品格和广阔胸襟。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是明德的实质内涵,它们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相互激励,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两大支柱。
“明明德于天下”精神。这是《大学》提出的“大人之学”的宗旨和目标,它是一种从修养身心到仁爱他人、从格物到至善的立体追求。“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人内心中得到彰明的德性。而一个人明明德不仅是为了自己具有德性品质,而且是为了爱人,即所谓“亲民”,而爱人正是明明德的体现。个人的德性品质和爱人行为达到的完美境界,就是至善。因此,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在德性和德行方面都追求尽善尽美,使个人彰明的德性见诸德行,惠及他人、民众直至万物,达到“民胞物与”的崇高人生境界。明明德于天下鲜明表达了明德的实践要求。
(选自江畅《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9年4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道德概念的“德”出现于殷商西周之际,中华先民奠基于道德观念的“德”是“明德”的传统基因。
B.儒家强调“崇道贵德”,主张作为万物之“贵”的人应该识道、得道、行道,这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C.“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虽对立存在,但它们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相互激励。
D.《大学》提出的“大人之学”,就是要“明明德于天下”,使人达到“民胞物与”的崇高人生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阐述“明德”的内涵并分析其与人的善本性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文的议论。
B.文章围绕“明德”这个中心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突出了“明德”精神的发展变化。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援用一些文献资料阐释“明德”的基本精神,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按总分结构行文,先提出论述对象,接着进行分析和论证,层次清晰,思路连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德源远流长,只要从传统价值观中汲取滋养,就能创造性地把明德发扬光大并无愧于后世地传承下去。
B.在对道的获得和领悟方面,“人为之德”比“天赋之得”更进一步,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需要做到明明德于天下。
C.“明德”作为一种基于道的德,实质上是古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核精神,它体现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价值观之中。
D.明明德是一种道德理性的自觉,目的是在我国道德建设中强调个体要有宽厚友善的道德品格和广阔胸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月下美人泪
肖建国
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八岁,黄金去上小学。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这玉簪就是白鹤仙。
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果然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
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校长说,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
校长也真说对了。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一茎花一雷公,粉面蒜鼻红头发。嘿,奇了。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
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
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顺从人意,在白天开放。
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
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黄金心里咯噔一声。
季献民养花好在哪里呢?黄金想去看看。
季献民家住在东江边,门前有棵木棉树,老干横枝,雄姿英发。据说每到春天,木棉花开,这树冠就成了燃烧的火焰山。
有同行来访,季献民忙迎出屋外。黄金开口便说,听说你的花种得很好,特来向你请教。按照黄金的想法,若季献民不愿意,稍稍皱下眉头,他寒暄两句便走。毕竟有技艺的都怕外露。
没想到季献民非常高兴,连说岂敢岂敢,今日你来得正好,晚上我有昙花盛开,正好一起品赏。
季献民的花种在后院,有三四个屋地大小,木架上按品种分类,养的全是花。有幼苗,有成品,有的正热热烈烈地开放。花香扑鼻。黄金仔细嗅了嗅,这花香与他那里香得不一样。香得纯粹,甘甜,真是奇怪了。
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李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
这高论,黄金第一次听说。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后院里没有灯,星月辉映,影影绰绰。黄金莫明地感到阵心虚。
就这样赏花?
对,不过,你坐着,我还要做点事,来,看着这盆昙花,今晚她将为我们绽放。季献民边说边拿出一管笛子来。黄金发现今晚要观赏的,正是从前他的昙花。
笛声响起,婉转悠扬,伴随习习凉风,如清水般掠过黄金心回。黄金不懂旋律,更不懂诗文,但此刻,这如怨如慕的笛声让他觉得身心变空,身体在变轻盈,有一种想飘起来的感觉。
醉了,还是晕了?黄金想不明白。他只想随着这笛声向上走,向上飘,最好能飘到云端去,再也不回来。然而,笛声戛然而止。
昙花开了。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悄悄然,昙花的花蕾慢慢翘起。随着笛声的维绵,昙花如同少女般很害羞地将淡紫色的外色慢慢打开。一层层,一片片,有序地展现洁白芬芳的玉体。当花心褪到最后一层时,忽地,满院飘香,如雪般的大花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绽放了。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并当着黄金的面滴落而下。有的落到了黄金的膝盖上,沁人心脾的凉!
黄金彻底呆了。好久,他才醒悟过来。
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
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
这联,进去时怎么没看到呢?黄金自言自语。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4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追述黄金读书时对学校种花的态度,这看似闲笔,实则颇具匠心,目的是为下文写与黄金成为养花高手作铺整。
B.小说在处理情节时运用了倒叙手法叙述黄金在每盆花上系标牌,这一情节突出黄金养花颇有成就,也和下文相照应。
C.王胡子虽是次要人物,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他的串联,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连贯、自然,黄金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既把养花技艺叙述得合情合理,又把具体而丰富的赏花过程叙述得富有传奇色彩。
5.小说以“月下美人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同样是养花高手,但季献民对待花的态度与黄金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由北京市信办指导、首都互联问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第三次评议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写作业仍是占用青少年课余时间最多的活动高达43.5%……同作为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的青少年只占总体数量的16.0%,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学习,分别占比47.5%、45.0、372%.同时,在对青少年上网的主要行为进行词查时发现,休闲娱乐类活动依然占比较大,是使用互联问学习、查资料、看新闻人数总和的近四倍之多。
(摘编自刘婧《<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发布》,《北京青年报》2018年7月20日)
材料二
城乡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差异
类别 网络应用 城镇 农村 城乡差异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87.60% 84.20% 3.40%
网络新闻 76.20% 69.90% 6.30%
网络娱乐 网络游戏 67.80% 63.10% 4.70%
网络视频 78.00% 68.60% 9.40%
网络音乐 81.70% 76.50% 5.20%
网络文学 46.80% 38.90% 7.90%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材料三
听音乐国为其伴随性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娱乐生活中频率最高的活动,几乎总是在听音乐的青少年占比达到29%.还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迅速崛起,和音乐一起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的新方式,就频率来说,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其次依次为电影/电视、游戏美,接触频率则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上,占比分别为41.68%、38.95%,而从不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的占比则分别为15.56%、26.8%,可能是由于电影电视的时长原国以及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所致。换言之,青少年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摘编自2018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材料四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冋总体普及率高达98.伟。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沉迷游戏、过度用网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为了解决成年人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冋悠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冂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堂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问络游戏总量调控”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冋络成瘾这个难题,监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
7.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网络娱乐”,城镇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青少年,但是差异并不算大,最大的差距也没有超过一成。
B.在网络游戏方面,城乡青少年使用率都只有60%多,可见青少年打游戏的热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这与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有较大关系。
C.网络视频包括电影、短视频等,在青少年网络娱乐中,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仅次于网络音乐,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崛起,网络视频的使用率有可能跃居第一。
D.听音乐具有伴随性,受到青少年青睐,故在网络娱乐类别中,网络音乐的使用率最高:而文学阅读的娱乐性相对较弱,因而网络文学的使用率最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都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写作业的占比达43.5%,在课余时间上网的只占16.0%,可见大部分青少年并未过度依赖网络,学习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体。
B.首都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都是休闲娱乐类活动,其中玩游戏占比接近50%:这些休闲娱乐类活动占比几乎是其它主要上网行为总和的四倍。
C.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入精神疾病。
D.虽然近年来管理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多次出台规定来集中整治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调控网络游戏总量等,但从现状来看,监管还不够到位。
9.针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举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确山、光山二县,有清名。迁南京吏部主事,乞养归。服阕,起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可任,调为己属,更历四司。发御史杨玉珂请属,玉珂被谪,国祥亦引疾归。其冬,魏忠贤既逐南星,御史张讷劾国祥为南星邪党,遂除名。
崇祯二年,起稽勋员外郎。迁考功郎中,主外计,时称公慎。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寻迁大理右寺丞。历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迁工部侍郎,复调户部。
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杨嗣昌议增饷,国祥不敢违。而是时度支益匮,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勋戚阉竖悉隐匿不奏,所得仅十三万,而怨声载途。然帝由是眷国祥。
十一年六月,帝将增置阁臣,出御中极殿,召廷臣七十余人亲试之。发策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有司举劾,情贿关其心。克期平贼无功,而剿兵难撤。外敌生心,边饷日绌。民贫既甚,正供犹艰。有司侵削百方,如火益热。若何处置得宜,禁戢有法,卿等悉心以对。”会天大雨,诸臣面对后,漏已深,终考者止三十七人。顾帝意已前定,特假是为名耳。居数日,改国祥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俱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刘宇亮为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骤增国祥等五人。国观、嗣昌最用事,国祥委蛇其间,自守而已。明年四月召对,无一言。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国祥始受业于焦竑,历任卿相,布衣蔬食,不改儒素。与其子上俱撰有诗集。
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B.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C.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D.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阙: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谓之“五服”。
B.迁:改官。在古代指变动官职。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进”“迁受”表示升迁,“迁调”“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除”指降职。
C.蠲减,即“蠲免”,指免除租税、罚款、劳役等。它是中央政府发布的蠲免政令和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
D.有司,文中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有司”指“职有专司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国祥为赵南星器重。赵南星把程国祥调为自己的部下,在赵南星的授意下,程国祥揭发杨玉珂私通关节的问题,使杨玉珂被贬谪。
B.程国祥力求做个好官。在最初担任知县的时候以及后来担任考功郎中的时候,都曾获得舆论的称赞,皇帝也对他非常信任看重。
C.程国祥身居高位后,做事力不从心。他采用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租税的方法来增加粮饷,但由于勋臣国戚宦官从中作梗,并不如意。
D.程国祥儒雅质朴。他做官多年,并未因此谋求富贵。还是过着家贫如洗的生活。他和儿子都钟情诗文,父子都撰写了诗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2)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
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七年(833)预省试进士,及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升赵为糊口远去岭表散幕府前。
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物出一幅秋意瑟清冷凄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15.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这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天,我们怀着文化自信迈入了新时代。同时,作为电影人,我们也足够幸运能够站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的高速公路上,目睹中国电影高歌猛进的震撼图景,切身感受中国电影 的伟大进程。我们面对的是 的历史画面:中国电影能够与世界电影的劲旅好莱坞进行正面的市场征战,在本土电影市场上争得了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预测,( )。面对这些辉煌的市场业绩,中央 ,改革了电影管理体制,成立国家电影局。
在我理解,电影强国目标的建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且是于光影艺术之中对中国电影熔铸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简单地说,中国电影除了在票房市场的辉煌业绩,是否具有一种能够与市场票房成绩 的关于电影表述的文化审美体系?中国电影是否能够建构属于自己的东方美学风范,屹立在世界电影的历史版图上?这是中国电影界必须思考和给予回答的重大命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空前绝后 蒸蒸日上 明察秋毫 一视同仁
B.日新月异 前所未有 高瞻远瞩 相提并论
C.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 高瞻远瞩 一视同仁
D.空前绝后 前所未有 明察秋毫 相提并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市场会使自己的黄金时代到来,赶超北美票房
B.在不久的将来,北美票房会被中国电影市场赶超,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C.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市场会赶超北美票房,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D.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市场会赶超北美票房,使自己的黄金时代到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强国目标的确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更多的是对中国电影熔铸于光影艺术之中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B.电影强国目标的建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更多的是于光影艺术之中对中国电影熔铸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C.电影强国目标的建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且是对中国电影熔铸于光影艺术之中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D.电影强国目标的确立,除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且是于光影艺术之中对中国电影熔铸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表达与建构。
20.下面的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报告如下:
维护将于2019年9月8日6时至12日20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滨江大道,西到钟灵街,南至毓秀路,北至祥和路。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以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合肥市电力公司
2019年9月7日
21.阅读下面题为“收获的父与子”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内容并概括其寓意。(6分)

内容: (不超过80个字)
寓意: (不超过3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谑中表达着自嘲与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改革”、“中国梦”、“中国创造”、“中国信心”、“中国力量”等“最美中国式”正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