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1 20: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的第一课,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解释”环节进行集中训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解释并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为了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很多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组织了一定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去体会和理解。
第一部分:对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这里安排了两个活动,首先通过出示一张老师白头发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说明白头发可能的原因,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接着将“雪地中的脚印图”分阶段展示给学生,在情节的不断展现中,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大胆想象,对雪地上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第二部分: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证据。接着根据“用教材教”的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安排了简单电路的连接,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积极的思考、验证自己的想法,一步步亲历 “解释”的过程,并体会到要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三部分:阅读“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资料,了解解释需要不断完善。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科学家解释的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知道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
第四部分:拓展。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解释不是绝对正确的。
二、学生分析
在以往的探究中,学生已经做过类似的“解释”,对“解释”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前概念是模糊的、难以长期保存的,所以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根据观察的事实证据提出自己的解释。
4、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经过人们长期的验证。
5、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6、敢于质疑他人甚至科学家的想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教学难点: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五、教学教法
本课在设计上以“用教材教”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起点,自主探究为主要研究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一步步经历解释的过程。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三种故障电路、课前检查为完好的小灯泡、导线和电池(8组)
七、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同学们,会观察吗?你最常用的方法是?
2、学生交流
3、仔细观察过老师吗?(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仔细观察,能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一定要有一个吸引学生的开头。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教材中“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没多大的兴趣,所以我进行了改编,换成了我的照片。一张熟悉的老师的照片,学生非常乐意通过第一感官-眼睛来进行观察,发现老师有很多白头发,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能让我们发现的更多。]
5、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白头发,你想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说明可能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非常好奇,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们就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说明了各自认为可能的原因,自然而然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初次解释。如果学生在交流自己想法的时候在前面加上“可能”两个字,老师应该肯定及表扬学生这种严谨的态度。]
二、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1、人有一种天性,对于奇怪或有趣的现象都想一探究竟,想解释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再来看一张有趣的图,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先交流一下
2、学生观察,交流
3、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向左展开)你又看到了什么?
4、学生观察,交流
[设计意图:教材采取的是将复杂的脚印图一下子全部呈现,学生在理解一大一小两种脚印之间的情节联系的时候有点困难。在这里我将教材上复杂的脚印图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分成“一大一小的脚印,脚印逐渐汇合“、”大小脚印混在一起“、”只剩下大脚印“三个情节依次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观察上和思维上都有了一定的次序性,通过”总-分-总“的方法观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学生观察到的和想象到的内容比以往更丰富了。]
5、这些脚印真奇怪啊,雪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组里再交流一下
6、学生交流,追问:你是根据什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它们之间又可能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你是根据什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解释并不是盲目的猜想,而是需要事实来支持的。]
7、小结:在刚才的两个活动中,我们通过观察(板书),看到了白头发,脚印,这些就是事实(板书),我们想要知道白头发产生的原因,想要知道这些奇怪的脚印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就思考(板书)分析,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解释(板书:解释)。
[设计意图:解释需要建立在对事实的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因此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在小组里能交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交流他们的想法,这样脑筋转开了,思路顺了,全班交流的时候内容就丰富了。学生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应给与让他们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理解解释和事实的关系
1、刚才,同学们对同一件事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是不是都正确呢?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啊,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怎样才能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呢?
3、学生交流 ,教师追问(实验、继续观察、查资料、调查等方法是为了得到什么?)
4、教师小结:要想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充分的证据(板书),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
[设计意图: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通过交流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关键是要搜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观念。]
四、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1、接下来,请你观察这个现象(出示图片),小灯泡为什么会亮,怎么解释?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大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不错。
3、我们也来组装一个电路(看看会遇到什么情况)。小组长拿出材料。
4、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5、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小灯泡不亮呢?你能做出你的解释吗?其他同学你们的解释呢?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做过的实验入手,更能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做出解释。]
6、学生交流,追问:你的解释合理吗?准备怎么做?小组里先交流一下
7、小组讨论
8、学生交流方法,教师补充:老师这里有课前检验过的小灯泡、电池、导线,都是完好的。追问: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什么?(解释合理)如果小灯泡还是不亮,说明什么?(刚才的解释不合理)怎么办?(排除不合理的解释,做新的解释)然后呢?(通过实验验证)如果还是不亮呢?(排除,继续解释,找证据),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思考交流过程中,帮助他们理清自己思路,知道操作的过程,理解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9、其他小组准备怎么做?每个小组根据你们的解释上来领材料
10、学生实验,通过研究你们的发现是?
11、小组长把材料放回课桌,教师小结:通过研究,有的小组发现是小灯泡坏了,有的小组发现是电池有问题,有的小组发现是导线坏了,这样就对你们的故障电路做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要想让你的解释更合理,我们还可继续研究这些有问题的材料,获得更多的证据)看来要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设计意图:课前设计了三种故障电路,分别是小灯泡、导线、电池。学生根据自己的解释,动手操作,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想法,一步步亲历了一个解释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自己的解释不断的修改完善,让学生明白要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五、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
1、许多科学结论就是合理的解释,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家都解释过“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你能先说一说你的解释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释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做解释的,出示毕达哥拉斯的解释,你觉得合理吗?不合理在哪里?(他是根据什么事实做出这样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科学家的解释不合理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4、出示解释,针对不合理的地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通过进一步研究,做出了新的解释。你觉得合理吗?
5、出示解释,100多年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继续研究后又做出了新的解释。(知道亚里士多德是谁吗?是柏拉图的学生,你看,老师的话也不可全信,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他的解释合理吗?
[设计意图:知道科学家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会进一步研究,做出新的解释,树立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6、出示解释,约在2100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继续研究,做出了新的解释。合理吗?
7、现在大家公认比较合理的是1000多年前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的解释:光是由太阳、夜间的火光或任何其它照明物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有很多人解释过眼睛是如何看东西的,有哲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等,你有什么想法?
8、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科学研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去做的,要有广泛的知识。]
9、为什么对同一个现象的解释会不断改变?
10、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每一个解释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后来的科学家在前面科学家的启发下,通过研究有了新证据,做出了新的解释,而证据越充分,解释越有可能正确。
11、一个正确合理的解释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1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有时需要几代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努力,不断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完善,太不容易了。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科学的结论其实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但是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太不容易了,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
六、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那么,对于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现在的这个解释,是不是绝对正确了?
4、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科学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同一事物可能还会有新的认识,那就不能保证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解释是绝对正确的。]
板书设计
观察 事实
证据
思考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