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做动力》说课稿
1【教材分析】
《用橡皮筋做动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二课。这课主要指向弹力对运动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活动组成:1、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分析力的来源和力的作用方向2、分析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3感受,体验弹力的产生和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生分析】
本次课,我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同学。四年级的学生有大量观察活动的基础,但对实验的设计经验不足,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因素,所以,我将第二个实验设为本课的重点。3【教学目标】
科学教学目标分为: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概念: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5【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车模型,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动起来?”学生说出小车运动需要需要重力、弹力、拉力等,我适时提出,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吗?从而引入课题 。
(在这里我通过指向性的谈话,明确小车运动的动力来源,暗示学生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里的作用,为后面弹力的学习做好铺垫)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出示小车)我这里就有一辆小车,老师已经给它装上了橡皮筋。谁有办法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自己动起来?2、教师演示。三、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并推测 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一种的小车跑的最远。要想跑的更远,你推测,于什么有关?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 (期待在探究前能比较理性地分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3、介绍实验要求,强调规范操作。4、实验操作记录,教师巡视指导。5、解释说明。两个小组汇报记录及发现。四、橡皮筋力的产生原因 1、问: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数据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2、出示铁架台、钩码。如果我把钩码挂上去,橡皮筋的形状有什么变化?问:如果取下钩码,橡皮筋又会有怎样的变化?问:这种让橡皮筋缩回去的力是哪里来的?那我倒要问问。这个橡皮筋不动,有没有力?橡皮筋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力?(体验弹力的活动让学生的概念更丰满)3、什么是弹力?4、解释车的运动,5、人们利用弹力做了许多事情,你知道都有些什么?五、小结、拓展1、看来,弹力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弹力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