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
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2.西安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
A.公共墓地??? B.石器工具??? C.青铜礼器??? D.精美陶器
3.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 ?D.①②④
4.关于早期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论断是“满天星斗”。以下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B.在我国境内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我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高达120吨的稻谷遗存
5.“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6、《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文中的“大道”含有: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 D.②③
7.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表速中错误的是:
A.一次历史的倒退 B.“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C.中国从此进入文明社会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8.与“①司母戊鼎②甲骨文③盘庚迁都”归类标准相同的是:
A.原始农耕??? B.炎黄传说??? C.方国联盟??? D.启杀伯益
9、“鼎”初是食器,含义不断衍生、丰富。在下列成语中,“鼎”含义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列鼎而食??? B.问鼎中原?? ?C.钟鸣鼎食??? D.人声鼎沸
10.商朝已经进入发达的青铜时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C.商朝青铜器多是礼器,缺少艺术价值 D.商朝青铜器很普及,已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11.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和成功识读使商朝成为中国信史的开端。下列对“甲骨文”的研究和描述,还不够确切的是:
A.甲骨文主要出土“殷墟” ????? B.从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商朝社会
C.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前身???? ?D.甲骨文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12.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约公元前1500年。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
A.最早的考古文物出土 B.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
C.史书上的详细记载 D.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伏羲氏‘作结绳而网罟,以佃为渔’…… ——摘自《白虎通·号》
材料二:考古发现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文化,约为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900年的农耕橘络遗址,有房基、有灰坑、陶窑……石器以农具为主,包括耕作、收割工具——石斧、石铲、石镰,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磨棒。 ——樊树志《国史概要》
问题:
(1)材料一描述了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经理了哪三个阶段?材料一属于什么性质的史料?你认为它的历史价值如何?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生产状况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材料二属于什么性质的史料?你认为它的历史价值如何?
参考答案
1、A;2、C;3、C;4、B;5、D;6、A;7、A;8、C;9、B;10、B;11、D;12、B;13、(1)经历了建房、熟食、渔猎三个阶段。属于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口传史料。口传史料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但也蕴含了一些有效信息。(2)由巢居到聚族定居;由渔猎到农耕。材料二是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属于实物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