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人类,是万物之灵。可是,这万物之灵是怎么来的?达尔文《物种起源》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圣经》: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的传说中国人从哪里来?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元谋人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70万年旧石器时代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分布的基
本特点?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上游流域
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的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基本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方向发展。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元谋人
北京人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阶级、国家出现早中晚早中晚夏商周奴隶社会旧石器时代早期山顶洞人时空观念探究:据材料分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重要因素: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材料: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
——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整理“大河文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彩绘陶器大汶口文化红陶龙山文化蛋壳陶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共性特征: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黄河流域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彩绘陶器、栽培“粟”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
黑陶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多元一体方向发展。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
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开启
文明古国时代总结:思维导图从部落到国家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时代”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制”三皇: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 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ku)(高辛)、尧、舜
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
太昊、颛顼(Zhuan xu)、高辛、唐尧、虞舜
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尧----舜-----禹时期
问题探究: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国家(一)国家产生的条件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国家这一管理机构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本质特征。——王震中《文明与国家——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阶级分化的出现:
公共权力的设立: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二)奴隶制国家产生:夏商和西周问题探究1: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1.夏朝(最早的奴隶制国家)(1)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问题探究2: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不是倒退,而是进步。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提高发展的结果,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国家出现,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拓展:关于夏朝存在与否?2、商和西周 商商汤建国: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定都建立:发展政治变迁文化成就都城变更:国家机构:商朝灭亡:盘庚迁都中央:地方:甲骨文青铜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被周朝取代内外服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非常广泛内服(大邑商)外服(四方)内外服制:松散联盟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问题拓展:
内外服制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妇好墓及出土的文物考古材料问题探究:为什么说商朝的历史是“信史”?“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译文大意: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率三千人马及奴隶士兵一万人,去征伐宿敌羌国。
这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龙骨(药材)—甲骨甲骨文面世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这些你认识吗?2、商和西周西周武王伐纣:时间、定都建立:发展政治变迁经济文化成就分封制宗法制西周灭亡:国人暴动(前841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土地制度:井田制生产工具青铜铸造养蚕缫丝(世界最早)三代统治体制的成熟期
——周朝(1046BC-841BC-256BC)分封制度-天下归姬: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礼乐制度-天下归序: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严格的等级秩序规范社会行为。西周的三大制度:
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商周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繁荣的表现:社会经济性质:奴隶制社会经济农业土地制度—井田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劳动手工业青铜铸造业,青铜时代黄河流域:后母戊大方鼎
长江上游:三星堆青铜器
长江中下游:江西大洋洲青铜器养蚕缫丝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木石并用中华文明起源特征
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