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
原始人群母系父系部落王朝旧器新器早期国家时间状况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多元一体 源远流长 文明古国氏族公社空间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距今170万—1万年前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陕西蓝田人距今五六十万年
辽宁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
湖北长阳人距今约19.5万年
安徽和县人距今19万年左右
广东马坝人距今13万年左右
山西丁村人距今10万年左右
台湾左镇人距今约3万年体形特征:
似人似猿 额扁吻突 眉粗齿大工具:
打制石器 知道用火 生产活动:
渔猎采集生活状况:
穴居群聚 数量有限
条件恶劣 寿命较短火的使用与意义古人类分布特点
原始人群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13000-7000年前
浙江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前
河南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5000年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4500年
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
内蒙古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5000年
浙江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
体形特征:
现代相同 脑量一致
工具: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生产活动:
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 使用陶器
种粟植稻 养蚕丝织 修建村落社会组织:
血缘纽带 结聚而居 逐渐稳定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有哪些?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距今二三十万年—1万年生产生活 妇女主导
母系继承 知母不父父系氏族公社中国大约五六千年前进入生产发展 男子突出
关系变化 男子主导
婚姻制度 一夫多妻
父权家庭 父系继承
私有萌芽 贫富分化
阶级对立 战争扩大利益争夺导致战争
战争增强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促成国家古人为何要祭祀?祭祀有何作用?
早期国家部落部落:血缘相近 宗族结合 分部屯居
政治一体 语言一致 文化相同部落联盟:
部落联合 相亲近邻
协调行动 捍卫利益古史相传
黄河流域 黄帝炎帝
部落首领 合成联盟
华夏始祖 协商禅让王朝相传五千年前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商朝西周空间空间状况可能可能
一说一说
青铜器内外服分封制共和制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 — 厉王— 幽王井田制宗法制东大海—西陇山—南江汉—北燕山甲骨文汤 — 盘庚 — 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商代为何盛行占卜?封建与封建有何不同?
大众如何衣?西周分封形势图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城内称“国人”,城外的称“野人”或者“鄙人”。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让我们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我国的历史只能是传说,时间脉络十分模糊,只能够通过文物考古追溯,准确性是不够的。所以说,共和行政,无论这个“共和”指代的是什么,总是对中国的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分封制主要靠血缘
亲情来保障相对统治宗法制的产生条件
血缘
地缘
业缘
长期稳定
问题与活动设计(1)情景再现
绘制或塑造
猿人体态或活动情景(2)情景再现
绘制或塑造
一种彩陶罐
并说明其用途(4)历史解说
为什么说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3)思考发问
关于古人类的弓箭
你能提出多少个
问题
(3)思考发问
关于古人类的弓箭
你能提出多少个
问题弓箭什么时候发明的弓箭什么材料制成的弓箭射程威力有多大古文本中的弓箭名称弓箭对人类的影响
商代文字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此外还有陶文 、玉石文字等。其中,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为研究商代文字的构造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一般认为,商代金文是郑重场合使用的正体字;甲骨文是在频繁的占卜活动中使用的比较简便的俗体字
我国目前已有上百个史前墓地,几千座墓葬中出有猪骨。汉水中游地区是我国史前猪骨随葬现象分布最重要的中心地区之一。湖北省郧县青龙泉遗址2006--2008年度的几次田野发掘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了墓葬中出土的所有猪骨,数量巨大。随葬动物种类有猪、鹿、兔、雁、鱼等,其中明显以猪骨为主,共266件,占所有随葬动物骨骼283件的94%。初步认为,墓葬出土这批猪骨绝大部分是家猪。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河南舞阳贾湖遗址(8600年前)出土的猪骨
根据出土文物资料,历史学家得出基本结论:
中国古人类饲养的家禽主要是猪试分析,猪成为中国古人类主要家禽的原因1.饲料因素
猪对饲料的要求远远低于其它牲畜,根据记载,当时的人们利用残羹剩菜和人不能吃的剩余农副产品,一个家庭一年养1-2头猪,是可以做到的。
2.肥料因素
除了为人们提供肉食,猪也是小农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猪不能像牛一样耕地,但是它能提供种植业最需要的肥料。尤其是中国很早就废除了土地的休耕制度,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对于恢复土壤的肥力,起到重要作用。民间谚语更是认为:“富不离书,穷不离猪”、“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
3.数量因素
猪还能最高效的为人类提供肉食。明朝浙江嘉兴府早有“肉猪一年饲养两槽,一窝通常有小仔4-10只,而牛、羊、鹿一般每年生仔仅有1只。一头肉猪饲养6个月可得白肉90斤”的记录,而清代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志》更记载:“豕,邑产皮厚而宽,有重至二百余斤者。”在提供肉食总量方面,根据《膳夫经手录》所说,“羊之大者不过五六十斤”,与猪相差甚远。在人口高速增长,肉食需求量激增的年代,猪无疑是最适合的家畜
4.方式适宜
农业定居生活适合圈养,不适合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