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1 19: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3.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的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复习引入: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角是一个任意角,终边上任意一点,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那么:,,,
2.当角α分别在不同的象限时,sinα、cosα、tgα的符号分别是怎样的?
3.背景:如果,A为第一象限的角,如何求角A的其它三角函数值;
4.问题:由于α的三角函数都是由x、y、r 表示的,则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讲解新课: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板书课题: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商数关系: (2)平方关系:
说明:
①注意“同角”,至于角的形式无关重要,如等;
②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如

③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正用、反用、变形用),如:
, , 等。
2.例题分析:
一、求值问题
例1.(1)已知,并且是第二象限角,求.
(2)已知,求.
解:(1)∵, ∴
又∵是第二象限角, ∴,即有,从而

(2)∵, ∴,
又∵, ∴在第二或三象限角。
当在第二象限时,即有,从而,;
当在第四象限时,即有,从而,.
总结:
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便可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它三角函数值。在求值中,确定角的终边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位置的不确定,因此解的情况不止一种。
解题时产生遗漏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确定好或不去确定角的终边位置;②利用平方关系开平方时,漏掉了负的平方根。
例2.已知为非零实数,用表示.
解:∵,,
∴,即有,
又∵为非零实数,∴为象限角。
当在第一、四象限时,即有,从而,

当在第二、三象限时,即有,从而,

例3、已知,求
解:
强调(指出)技巧:1? 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
注意所求值式的分子、分母均为一次齐次式,把分子、分母同除以,将分子、分母转化为的代数式; 2? “化1法”
可利用平方关系,将分子、分母都变为二次齐次式,再利用商数关系化归为的分式求值;
小结:化简三角函数式,化简的一般要求是:
(1)尽量使函数种类最少,项数最少,次数最低;
(2)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式;
(3)根式内的三角函数式尽量开出来;
(4)能求得数值的应计算出来,其次要注意在三角函数式变形时,常将式子中的“1”作巧妙的变形,
二、化简
练习1.化简.
解:原式.
练习2.
三、证明恒等式
例4.求证:.
证法一:由题义知,所以.
∴左边=右边.
∴原式成立.
证法二:由题义知,所以.
又∵,
∴.
证法三:由题义知,所以.

∴.
总结: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就是分析、转化、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有:(1)从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
(2)证明左右两边同等于同一个式子;
(3)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成立的条件;
2.根据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
五、课后作业:《习案》作业第 五 课时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商数关系:
(2)平方关系: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