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P98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以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的相关数据为素材,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承前启后
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
重难点
重点: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统计目的及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化解措施
联系实际,对比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5分钟)
1.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师:不同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不同,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1.回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2,组织学生观察,明确题目要求。
2.引导分析: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名称及统计内容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比、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
4.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5.组织学生自学教材98~99页的内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6.归纳总结: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学生读题,观察,明确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已知三组数据,要解决的是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各组数据更合适)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题中三组数据的特点及各数据的比较角度。
第一组数据:统计了数量的多少,关注总量的变化。
第二组数据:统计了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关注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第三组数据:统计了各种树木的数量,比较的是每种树木的多少。
3.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清选择的根据。
4.全班交流、总结。
明确要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和统计需要选择统计图。
5.学生自学,理解相关知识。
6.讨论、交流后汇报:抓住数据的特点、明确各数据的比较角度、掌握各统计图的优势。
2.选择。
(1)用(C)统计图来表示某班级男、女生占该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最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
(2)表示某地气温及其变化,用(B)统计图更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
(3)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最合适?
①表示参加各种小组的生人数情况,选(A)。
②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选(C)。
③表示我国几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选(A)。
④表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选(A)。
⑤表示某超市各种商品的销售额增减情况,选(B)。
⑥表示一昼夜气温的变化情况,选(B)。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 完成教材9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102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1. 独立完成,并汇报。
2.独立解决问题,交流感想。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不能简单的以对错来比较不同的统计方法,只能说某种方法相对好一些或某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
培优作业
/
名师点睛
在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既是对前面各种统计知识的汇总,又是对各种统计知识的拓展。教学时,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思考、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认识到各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体验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正确应用,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认知规律。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三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