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6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1 23:25:27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对比这两幅地图,看看有什么主要的变化秦楚鲁越卫韩赵魏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三家分晋韩赵魏燕齐战国形势图田氏代齐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1、国家齐、楚、秦、燕、赵、魏、韩赵齐卫魏宋邯郸大梁桂陵河水齐军进攻路线魏军进攻路线魏军撤退路线马陵公元前354年 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魏国由盛转衰2、兼并战争秦赵邯郸长平周(公元前260年)赵军进攻路线秦军进攻路线廉颇率军坚壁固守40多万 赵军降秦河水水水汾洛长平之战赵国丧失了强国地位秦国更加强大材料一: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军)……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材料二:
魏惠王包围邯郸达三年之久,赵武灵王以20万军队攻打中山,打了五年才把军队撤回去。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1)兼并战争的特点不利: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有利: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设想一下,当时的人们对于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安定地生活。(2)兼并战争的影响齐国邹忌改革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国“胡服骑射”1、原因铁犁牛耕在农业上进一步推广,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经济: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军事:富国强兵,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战国时期大背景无财富无战马无兵器将士少失疆土无联盟秦国背景只有变法能强国时间:支持者:主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出生于卫国,姓公孙,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为变法有功而封地于商,所以称之为“商鞅”。目的:富国强兵,增强争霸实力2、时间、人物、目的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变法内容推行县制废世袭特权制定连坐法禁私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连坐法,禁私斗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知情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重农抑商、鼓励耕织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富。“使商无得籴(买粮食),农无得粜(卖粮食)”。
“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
—《史记·商君书·垦令》 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邻居:我都说了买一斤的盐,为什么在郿县买的就比我在隔壁买的要少几两呢?那盐商居然还说没有缺斤少两,哼,我看他是欺负我这个外地人吧!这是为什么“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汉书》 废世袭制,奖励军功大大增强军队战斗力。4、作用4、作用①使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②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新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为何能取得成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得到了秦孝公、新兴地主阶级和人民的大力支持;
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时间:主持修筑者:功能:公元前256年李冰防洪、灌溉、水运等的作用地位: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 )
A.秦 B.吴 C.楚 D.越随堂检测A2、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B3、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龙门石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