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地点
坪地小学
备课人
科目
六年级科学(上册)
备课课题
探索宇宙之 第一节、登月之旅
课时
一课时
教
材
分析
本节包含四个方面内容:1、人类对月亮的初步认识,2、月球环形山(模拟实验)3、“阿波罗登月”了解到的月球概况,4、假想去月球旅行。
学情分析
学生已从生活中和通过电视等传媒了解月球的一些概况
发言积极,勤于思考。
纪律好,能活动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2、弄清月球环形山的来历;3、知道月球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
1、以教材为依托了解月球,2、做环形山形成实验,3、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实验归纳知识要点,讲述月球概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爱科学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努力献身科学事业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基本概况
教学方法
讲谈、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月球环形山实验的沙盘与大小不等的石块。
引出研究对象
观看附配教材光盘。
大家观看到了些什么?
了解月球概况
谈话:从古代起,人类就对月亮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不断对月球进行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了解月球。但是由于科技还不发达,所以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比如大家知道的:嫦娥奔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一直努力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直到17世纪意大利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月亮,发现如教材附图及说明的情况。(让生看附图及文字 说明)
演示月球环形山形成模拟实验。
四 、讲述: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月球像卫星一样绕地球环形,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五、了解“阿波罗登月”的情况和对月球的发现。(讲述内容见详案)
六.交流所学拓展延伸。(与学生谈谈人类未来对月球的开发等)
看视频光碟。
述说看到的部分内容
3、看教材的附图和谈话内容。
4、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
生看教材图文。
学生先观察后演示模拟实验。
听讲述内容记住关于月球的基本知识。
整体感知
了解概况建立初步印象。
促进交流。
培养观察与文字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探求秘密的品德。
6、激发学习科学知识与探究月球的热情,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小
结
月球的特征:1、地球的卫星。2、表面分布着环形山。3.离地球384000千米,围绕地球一周约为27.3天。4、人类探月的初步历程。
练
习
设
计
实验环形山。
记住关于月球的一些常识。
板
书
设
计
月球:地球的卫星,无液态水和空气,环形山。
离地球384000千米,绕地周期27.3天。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阿姆斯特朗)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