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地球的内部 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地球的内部 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1 22: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一、课题
《地球的内部》。
二、教材简解
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本课教学活动是从猜测暗盒里有什么物体开始的,接着了解科学家是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的等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情况的,最后通过制作地球构造模型建构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在本课中,学生要参与讨论、交流、猜测、阅读、解释、建模、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建构与地球内部有关的科学概念,活动对促进学生形成探究技能也提供了可能性。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内部情况是科学家根据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现象或采用特殊方法获取信息后推测出来的。
2、知道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深度不同的圈层。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一些外部现象猜测事物(如地球)内部情况。
2、会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大胆想象,积极与同伴分享想法。
2、认真制作模型来展示人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研究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制作地球内部模型。
2. 难点:能够从地表发生的的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情况。
五、设计理念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无法像打开一个橘子瞧个究竟那么简单方便,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是通过地表的一些现象以及地震波的探测来认识的。所以本课从地球的一些自然现象导入,展开研究。
设计思路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首先进行猜测暗盒里物体的活动。这里我设计了“报纸暗盒”我在报纸里面装了沙子、塑料袋密封的红墨水、贝壳等,要求不打开盒子,通过使用触摸、敲击、摇动、捏压、钻孔等方法获得暗盒里的信息,推断里面装着什么物体。这个活动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做法有一定相似之处。科学家正是通过向地球内部发出地震波,检测出地震波的折射,来测定地球内部物质状态的。第二个活动室通过展示火山、地震、温泉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并以资料形式说明,科学家不但从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地球内部的构造。最后启发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解释地球内部的构造。
七、教学过程
㈠ 探究暗盒问题,体验科学家探究地球内部使用的方法
1. 教师出示一个报纸包裹,谈话:报纸里包裹着两种物品,在不撕破包裹的前提下,你们有哪些有效办法探测到物品可能是什么?如果可能的话,再说出其中一种物品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最后请你们说说为什么可以那样探测?
2.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达成共识:可以使用触摸、敲击、摇动、捏压、钻孔等方法,再通过这些办法产生的信息进行猜测。
3. 学生分组活动:使用一定的方法探测包裹里是何物品、何种颜色。
4. 学生汇报探测结果,汇报重点:探测方法及其带来的信息和猜测到的结果。
5. 学生打开报纸包裹,验证探测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小结:我们是怎样探知包裹里是何物品以及颜色的?
6.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对包裹内部情况的获取,是我们使用了一些有效方法,这些方法会带来一些与包裹里物品有关的信息,如,有瓶子的清脆声响,报纸被红色水染红,等等,我们根据这些有关的信息来猜测包裹内部情况,最后,我们使用打开包裹的方法看到了真实的物品。
7. 教师出示地形地球仪,提出讨论话题:如果要探知这个地球仪模型内部情况,你们会怎样做?如果同学们是一些科学家,想探知真实的地球内部情况,你们会怎样做?
8. 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探究包裹的方法适用于探测地球内部。
㈡ 根据自然现象信息推测地球内部情况
1. 谈话:我们在探测时,最好的做法是打开,但真正的地球是硕大的,我们不可能像撕开包裹、打开地球仪模型那样简单的打开地球,所以,科学家在使用钻孔探知地球内部情况时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2. 教师出示文字资料,学生阅读后交流:目前钻孔深度以及无法继续深入的原因。
(资料:科学家早就想利用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就连蛋壳还没钻透呢!)
3. 谈话:科学家更多的是使用其他方法探知地球内部,就像我们刚才探测包裹那样,科学家会研究一些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从这些现象中获取推测需要的信息,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一定与地球内部情况有关系。你们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自然现象中收集反映地球内部情况的信息?根据这些现象带来的信息,你们认为地球内部情况是怎样的?
4. 学生交流所知,教师根据情况适时播放火山喷发、地震、地热的视频资料片。
5. 学生再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强调:推测地球内部情况的根据),达成共识:地球内部是温度高、压力大,运动的,有熔岩……
6. 教师出示文字资料,谈话:科学家们对火山地震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到了一些信息。你们阅读后,说说地球内部还有哪些情况?
7. 学生阅读资料后讨论:根据资料中的信息,猜测一下地球内部的物质异同情况。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地震波。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慢。
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
8. 学生汇报阅读中的发现。
9. 教师继续出示文字资料,并提出阅读后交流话题:关于地球内部情况,从资料的字里行间里,你都知道了哪些?
(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900千米深处,是美国学家古腾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名称
范围
物质的组成
厚度与特征
地壳
地表到莫霍面
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
平均厚17千米
大洋底地壳较薄平均6千米,最薄处不到5千米;大陆较厚平均40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青藏高原)
地幔
莫霍面与古腾堡面之间
铁、镁、硅酸
厚为2900千米
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地核
古腾堡面以下到地心部分

厚3478千米
内核:1278
外核:2200
10. 教师组织学生做阅读小结:地球内部结构大体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圈层的厚度不同。
11. 教师播放视频《地球内部》,之后学生复述地球内部情况。
㈢ 制作模型,解释地球内部构造
1.谈话:地球内部结构很像我们生活中的某种食物,你知道是什么食物吗?
2. 学生讲述见解后教师出示熟鸡蛋,提问:怎样用这个熟鸡蛋类比说明地球内部结构?
3. 学生讲述做法后,教师提供塑料垫板和小刀,请两位学生台前分别演示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然后,学生分组复述。
3. 教师继续谈话:如果使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的话,你们想怎样做?制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制作方案,达成共识。(重点说清作时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的确定、各部分的厚度关系等。)
4、学生分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5、指导学生切开模型,展示评价。(主要从外形、内部颜色、各部分的厚度比例几方面来评价)
㈣ 总结与巩固
1. 学生对本课学习总结:本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等方面)
2. 教师谈话:科学家根据科学方法推测地球内部情况,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并对这三个圈层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但地球内部的秘密远不止这些,人们对于地球内部情况的探测还在继续着。希望同学们利用书籍和电脑网络关注和了解地球内部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