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一掷》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50~5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骰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骰子)什么时候见过?(中秋博饼)骰子与数学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骰子里藏着什么的数学知识。
师:探究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听吗?地主巴依老爷,十分狡猾奸诈,经常欺压百姓。有一天,巴依老爷借口物价上涨,想要再一次提高穷人的田租,这次如果让他得逞,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怎么办啊?百姓们可着急了。后来大家一致推举聪明的阿凡提代表穷人跟巴依老爷进行谈判。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掷骰子比胜负,这儿有两个骰子,我们每人掷10次,将每次的两个骰子朝上的面的点数相加得到的“和”分为两组,一组是5,6,7,8,9,一组是2,3,4,10,11,12,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就算这一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由获胜方决定提高田租的事。”阿凡提说——“您是老爷,您先选一组“和”吧。”同学们,如果你是巴依老爷你会选哪一组?为什么?巴依老爷心想:第一组的“和”只有5种,第二组的“和”有6种,肯定赢的次数多些。于是,巴依老爷立马就选择了第二组“和”。
师:到底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呢?老师这儿也准备了两个骰子,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动手掷一掷。
师:是的,当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时,动手试一试是很不错的办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掷一掷。(板书:掷一掷)
二、师生游戏,感知体验
(一)探究两个骰子之和
在掷骰子之前,咱们还得弄清楚一个问题:掷两个骰子,将朝上的面的点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有哪几种呢?(老师举例,比如:……)
1.小组活动:由组长拿出两个骰子,小组里一边摆一边观察,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可能会有哪些?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思考:如果同时掷出两个骰子,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4、5、6、7、8、9、10、11、12。
3.追问:两个骰子朝上的点数之和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合知识得出结论。因为两个数的和最小是2最大是12。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追问学生掷到8的可能是哪两个骰子,会不会认为8可以分为1和7,所以猜测是1和7。预防学生的思维进入套路。】
4.选择: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掷两个骰子的“和”有11种可能。现在我们来掷一掷吧。“和”有11种可能,我们也把它们分成2组,2、3、4、10、11、12为一组,5、6、7、8、9为一组。掷出来的“和” 在哪一组就算那一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的多,谁就获胜。我是老师,由你们先选吧。根据学生选择定 “2、3、4、10、11、12”6个“和”为学生组,“5、6、7、8、9”5个“和”为老师组,掷20次,掷完后,看谁赢的多,谁就获胜。
(二)师生游戏初步验证
游戏要求:根据选择,说明比赛的规则。请两位学生上台在投影下掷骰子20次,一人掷一人记录在黑板上。(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回顾以前所学的记录方法)
对象
点数之和
赢的次数
结果(赢的可能性)
学生
2、3、4、10、11、12
老师
5、6、7、8、9
结束后提问:这赢的是不是运气好与坏的问题?同学们是否也想动手掷一掷,看看是不是真这样?
2、学生游戏进一步验证(用条形统计图验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次数:()() () ()() () () () ()() ()
操作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掷,和是几,组长就在几的上面涂上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再把每个“和”的次数统计在相应位置。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游戏开展地既有序又迅速 。
(2)完成后观察所画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骰子和统计图记录纸,请前后桌的四个同学为一组。横线上的数据表示掷出来的“和”,“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用彩笔涂一格。如掷到5……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操作时,组员轮流掷骰子,组长负责将掷出的结果画出条形统计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游戏开展地既有序又迅速。
(学生分小组活动,把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教师:观察你们的统计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反馈交流
教师:请带上你们画的统计图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从图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掷出两数和在中间(为5~9)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能性比较大,说明B组获胜的可能性大。而在两边的可能性比较小。)
师:刚才有一个小组“12”一次也没掷出来呢,是不是说不可能掷到“12”?(不对,只是掷出的次数很少,但还是有可能的。)
……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真好,观察一个小组掷的只能算个别情况,但观察全班这么多小组的就会发现掷的“和”是有规律的。掷出两数和在中间(为5~9)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能性比较大,而在两边的和出现的次数比较少,可能性比较小。
师:老师把同学们的数据都集中起来了,也在屏幕上画出统计图,你们刚才的发现还在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很好,那现在如果让你们再掷一次,要想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你们选哪一组“和”?
师:那是不是选这组“和”就一定能获胜?
(三)理论验证—利用“组合”的知识来探讨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
(1)引发思考:师:通过动手掷一掷,同学们已经发现,“5、6、7、8、9”出现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那为什么“5、6、7、8、9”出现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呢?想不想继续探究探究?
(2)探索:把两个骰子所有可能出现的和算出来,再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完成表格,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学习单,最上面和最左边表示两个骰子上的点数,请你们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和算出来,再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给合课件讲解横与列中的1—6各数表示两个骰子上的数)并示范其中一两个空格如何填写。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发给表格让学生有序思考,准确验证。
学生完成表格,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数和的统计表,发现和是7的出现6次,和是6、8的各出现5次……(完善板书。)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进一步比较总结:和是7出现的次数最多,和是5、6、7、8、9出现的次数有24次,和是2、3、4、10、11、12出现的次数比较少,只有12次。也就是老师组获胜的可能性最大,是学生组的2倍…‥,所以刚才老师为什么会选择只有5个数的组,赢的结果不是全靠运气,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现在你能明白阿凡提为什么不担心巴依老爷选6个和的这组了吧。为什么?
师:通过试验操作,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运用我们学过的可能性的知识来解释规律背后的原因,这是很了不起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三、实际应用:
抽奖活动设计:
某商场新开业,将进行买满500元就可参加抽奖的活动。请同学们利用两个骰子 ,帮商场设计抽奖的规则。
奖项
两个骰子点数之和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鼓励奖
师:看到同学们的表现这么精彩,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吗?老师的邻居新开了一个商场,想进行买满500元就可参加抽奖的活动。请同学们利用两个骰子 ,帮商场设计抽奖的规则。
你是根据什么进行设计的?(可能性的大小)师板书。
想不想运用你们设计的游戏规则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给你们每人一次机会,看谁能掷到特等奖……全班()人,只有()人掷到特等奖,你真幸运,这也证明了你们设计的规则是科学、合理的。
四、利用发现,提示秘密
博饼中的骰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序号
科举
数量
奖品
备注
1
状元
1
书包一个
2
对堂
2
铅笔盒一个
3
三红
4
扇形文袋一个
4
四进
8
钢笔一支
5
二举
16
自动铅笔一支
6
一秀
32
橡皮一个
五、回顾小结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咱们都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掷一掷
(可能性大小)
可能 不可能
“和”:2、3、4、5、6、7、8、9、10、11、12 1、13
次数: 1 2 3 4 5 6 5 4 3 2 1
对象
点数之和
赢的次数
结果
(赢的可能性)
学生
2、3、4、10、11、12
老师
5、6、7、8、9
教学反思:
《掷一掷》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游戏分组的选择这个环节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我的教学中猜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所以在确定分组后,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规则大胆猜测结果:是老师赢的可能性大,还是学生赢的可能性大?在猜测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各自不同的理解力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疑惑,从而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他们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探究是学习数学的生命线。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特点,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方法。把猜想与探究实践紧密结合,就会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去验证猜想的机会。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我尽量做到两个放手,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辩论,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验证。使学生在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并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技能。在探究中揭秘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直观清晰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两枚色子同时掷出时,得到5、6、7、8、9这五个和的可能性有24种,而得到2、3、4、10、11、12这六个和的可能性仅有12种,根据这些准确的数据,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结论,也就是本课中游戏的秘密所在。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而课堂就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估量的,关键就在于老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