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五件事情的内容。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送别鲁迅先生场面的图片
师: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们奔走相告,来见他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2.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3.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 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五、品读释疑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情,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写了关于鲁迅的五件事情:(1)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燃放花筒;(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
2. 读完文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有爱心 善良 想别人多、想自己少)
3.出示: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竟然离周晔而去了,她静静地站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课件演示引号内的文字。这是周晔的泪,透过周晔的泪,你们还仿佛看到了谁的眼泪?(学生、车夫、阿三……)
4.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呢?请大家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段落,圈画出使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在书中写下你的体会。
5.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请大家读这部分文字,仔细体会这部分细节描写,想一想,鲁迅的哪些动作令你感动?用笔圈出来。
(2)这是一位怎样的车夫?(饱经风霜)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一张怎样的脸?
(3)面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车夫,鲁迅是怎么做的?(扶、蹲、半跪、拿、洗、敷、扎)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切、怜爱、同情)
(4)当小侄女周晔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你猜,鲁迅先生会怎么说?
(5)这么深奥、复杂的事情,小周晔听得懂吗?当她再次让伯父解释时,她看到了什么?(指名朗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这里为什么用两个“清清楚楚”?(强调当时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此时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如此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先生严肃的表情之下,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3)先生严肃的表情下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伯父鲁迅先生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6.谈《水浒传》
(1)出示: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hú)囵(lún)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当伯父问“我”时,我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句子。
(3)“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什么意思?从这两词中你有什么体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在本文中指“我” 对书中的人物与事情搞不清楚,对应不起来。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两个词用得准确、形象,从中可看出“我”读书不认真,只注意故事情节,不分析人物的个性。
(4)在写伯父时的反应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
语言、动作描写,“摸”“笑”的动作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伯父的话表面上是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透出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7.笑谈“碰壁”
(1)出示:“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怎么来理解伯父所说的话?
“碰了几次壁” 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几次” 说明了次数多;“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从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关心女佣
(1)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互相交流学习结果。
(2)在关心女佣中,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吗?谁来读一读?
(3)显然,女佣是在回味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关怀,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出示(两个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9.方法指导: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当时鲁迅生活的社会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的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并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当了解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六、总结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 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藤野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设疑 叙事 释疑
谈《水浒传》——关心后代
追悼 笑谈“碰壁”——抨击社会 为自己想得少
(受人爱戴) 燃放花筒——热爱生活 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热爱人民 (点明中心)
女佣回忆——关心他人
课后反思
学生不是无情物,只是未到动情时。在教学中,我用课件配合教师的导语来创设浓浓的情境场,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被调动。使学生在课始就对文章及鲁迅产生兴趣。教师要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是为了引导学生将书读通、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批划,体会连续运用动词的好处,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半跪”所折射出的人物精神,然后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在读中结合文中插图进行想象,(因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了解,需要教师的介绍)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的知识。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使学生与文本动情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丰富文本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