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件(80页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件(80页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3 09: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8 《世说新语》二则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导入新课
课题解析

《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世说新语》中“言语”一门,“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题目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
作者介绍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知识链接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志人小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它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简义丰。
知识链接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舍、乃、期、委、去、引、顾等。
2.学习摹景状物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才智和美德。
学习目标
1.订正字音
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òu) 差(chā)
可拟(nǐ) 无奕(yì) 尊君在不(fǒu)
撒(sǎ) 柳絮(xù) 惭(cán)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句尾,表示疑问)
检查预习
3.古今异义


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例: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和女儿。
古义:趁、乘。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儿女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
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
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
差可拟
兄女曰:
末若柳絮
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
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朗读指导
文章一共提到了几个比喻?分别是什么?
整体感知
两个。
第一个比喻,将雪落之态比喻为“撒盐空中”。
第二个比喻,以柳絮飞落之态喻落雪,含蓄深刻。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探究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品味赏析
①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语言精练,叙事简约。
本文很短,文中的首句仅用了十五个字便交代出了人物、事件、环境,精练而内容完整。文章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于叙事之中。
写法探究
鉴赏评价
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拓展延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节课所学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在以后的写景咏物的写作中,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总 结
咏雪
结构图示
补叙身份:谢道韫——无弈女、王凝之妻
赞誉谢道韫才气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交代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叙述事件
两答
兄子——撒盐空中
兄女——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篇。《咏雪》选自《言语》篇,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作家与作品
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生难字
谢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女( ) 
谢道韫( )


zhòu

yùn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
儿女:
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一词多义:
日: 寒雪日:特指某一天
张目对日:太阳
日中不至:一昼夜
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儿女
今: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
骤:
欣然:
何:
似:
不久,一会儿。
高兴。
什么。
像。
急。
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句,即“白雪纷纷所似何?”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兄子:
差可拟:
兄女:
因:
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哥哥的长子。兄,哥哥。子,长子。
趁,乘。
哥哥的女儿。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
飞舞。”
倒装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句,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乐:

公大兄无奕女:
高兴。
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
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身份进行说明。
省略句
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儿女
讲论文义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撒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
飞扬之态
轻盈之雅
文学之韵



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欣然: 未若:
差可拟: 即:
不久,一会儿。
高兴地样子。
不如,不及。
大体可以相比。
急。
是,就是。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宾语前置句,即“所似何”。
判断句标志,翻译时要加判断动词“是” 。
特殊句式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像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亭之外,断桥之旁,寂寞绽放,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孤独愁苦,更有风雨来侵。
不想争芳斗春,听凭百花嫉妒。凋零成泥,碾踏为尘,唯有芳香依旧如故。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朗读指导
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太丘

元方
我父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内容探究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
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比较诚恳,知错能改。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或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或):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性格直率,好恶情感
易外露。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本文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针对客人怒骂其父据理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使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写法探究
鉴赏评价
本文是怎样详略得当地剪裁情节的?
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说明做事要讲信用,讲礼貌。围绕这一中心,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情节剪裁合理,详略得当。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君。”遂为服氏注。
(选自《世说新语》)
拓展延伸
【译文】
郑玄要注释《春秋左氏传》,还没完成,就在外出时和服子慎(服虔)在客店里相遇了。他们先前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外面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很多见解和自己相同。郑玄就到车上和服子慎说:“我也早就想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刚才听了你的话,与我的想法很相似,现在就把我的注释全部给你。”于是就有了《服氏注》。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总 结
迁移拓展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
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②民无信不立。(孔子)
③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④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⑤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陈太丘与友期行
结构图示
据理驳斥正直明理聪慧善辩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约定
过去的
离开
回头看

放开
放弃
牺牲
诚实,守信
随意、随便
回头看
约定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⒊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⒋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例句中“不”通“否”
“女”通“汝”
“见”通“现”
“说”通“悦”
8《世说新语》二则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雪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
补充文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

元方
家君
家君
尊君
尊君



1.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到了三个人。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能知错就改。元方是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友人的?
抓住“无信”和“无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3.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从“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他是个特别守时、恪守诚信的人。
4.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明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人品并不坏,只是脾气急躁、心直口快。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