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 年级:五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方程的意义(P62、6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引出等式,然后在杯中倒入水,通过尝试、调整,引入方程的概念。
承前启后
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解方程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2.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方法
化解措施
操作演示,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天平、砝码、空水杯(100g)、水(150g)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课件出示小朋友们玩跷跷板的图片,让学生交流玩跷跷板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2.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的情境,其中一个小朋友体重40千克,另一个小朋友体重28千克。
提问:要想很好的玩游戏,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3.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哪种物品也具有跷跷板的原理。学生回答后出示天平,导入新课。
1.自由交流,汇报: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当两边的质量相等时,跷跷板就保持平衡。
2.学生交流,提出解决办法:在轻的一边增加12千克的质量,两边的质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了。
3.认识天平,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x-15)人。
(2)一个长方形长30 米,宽x 米,它的面积是(30x)平方米。
二、天平演示,合作探究。(20分钟)
1. 利用天平演示,引出方程。
(1)天平左边放两个50g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写出等式。
(2)将天平左边的砝码换成一个空杯子,组织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
(3)往杯子中倒入准备好的水,天平倾斜,设水重x克,引导学生思考调整方法,并结合调整步骤,指导学生列出式子。
(4)讲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板书:方程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应具备的条件。
3.组织学生自由写出一些方程,并展示。
教师明确指出:(1)任何字母都可以作为未知数,而且在一道方程中可以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未知数。
(2)未知数可以出现在等式的两边。
1.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
(1)学生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写出等式(50+50=100),明确等式的意义。
(2)学生交流、汇报发现:天平仍然平衡,空杯子重100g。
(3)观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调整,并列式。
第一步:增加100g砝码,仍然是杯子和水重,用式子表示是100+x>200。
第二步:再增加100g砝码,砝码重,用式子表示是100+x<300。
第三步:减少50g砝码,得到100+x=250。
(4)倾听,认识方程。
2.思考,并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汇报方程应具备的条件。
(1)等式;
(2)含有未知数。
3.尝试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在全班展示。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等式都是方程。(×) (3)4m+5n=12是方程。 (√)
3.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2,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题意独立完成练习题。
4.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幼儿园买了x千克饼干,平均分给5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0.1千克,正好分完。
x÷56=0.1 或0.1×56= x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你能用图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100+x=2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培优作业
有两根一样长的细铁丝,其中一根折成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框架;另一根折成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框架,根据这些条件,你能列出方程吗?
4a=(12+8)×2
名师点睛
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揭示“方程的意义”,必须借助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利用具体的问题情境去帮助学生寻找相应的等量关系,构建“方程”的概念。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方程应具备的条件”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