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能列举秦朝的暴政表现,复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简单经过,识记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结果。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楚汉之争的概况,知道秦亡刘邦、项羽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运用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
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的打道理,认识只有人民才真正是天下的主宰者。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和刘邦项羽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秦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至陇西,东到东海,如此伟大的一个朝代,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灰飞烟灭了!秦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阅读课文第一框,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知识点并在书中作出标记,再回答问题。
1、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书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例如:三分之二、70万和40万、50万(有这些数字学生不难概括出暴政的表现)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
追问:暴政除了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哪方面呢?
思想上:焚书坑儒
过渡:面对如此残暴的统治,你会怎么做呢?作为当时的老百姓的你,会怎么做呢?反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陈胜吴广起义
阅读课文第二框,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在书中作出标记,并能复述起义的简单经过。
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直逼咸阳——陈、吴被杀(失败)——
—-项羽——(巨鹿之战)灭秦主力
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遇雨误期
追问:如果没有遇雨误期,秦末还会爆发农民起义吗?为什么?会、秦朝的暴政。这才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过渡提问: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接过反秦大旗,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项羽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项羽是怎么做到的呢?
破釜沉舟,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胜。项羽采取破釜沉舟这种做法,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这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刘邦却直捣黄龙,进军咸阳,秦军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过度:推翻秦朝,刘邦和项羽都有功劳那么谁来当皇帝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选择吧!
楚汉之争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讨论:1、项羽的实力远大于刘邦,为什么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刘邦得民心,项羽失民心)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楚河汉界;四面楚歌;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族诛连坐。)谁能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将成语进行排序? (族诛连坐、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四、作业: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后以提纲形式梳理本科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秦 沉重的赋税 时间:公元前209年
的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陈、吴起义 地点:大泽乡
暴 残酷的刑法 导致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政 焚书坑儒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秦二世更加残暴 刘、项起义 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