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2 10: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癸丑(ɡuǐ)  窈窕(ǎo)
庐冢(zhǒnɡ) 余音袅袅(niǎo)
B.瑰怪(ɡuī) 湍急(tuān)
旌旗(jīnɡ) 一叶扁舟(biǎn)
C.修禊(xì) 匏樽(páo)
荒谬(miù) 酾酒临江(lì)
D.江渚(zhǔ) 责咎(jiù)
禅宗(chán) 横槊赋诗(shuò)
解析:A项,“窈”应读yǎo;B项,“扁”应读piān;C项,“酾”应读shī。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渺沧海之一粟 D.长乐王回深父
解析:A项,“悟”通“晤”;B项,“冯”通“凭”;C项,没有通假字;D项,“父”通“甫”。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A项,修:长。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
答案: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
C.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解析:B项,表述错误,《栾城集》是苏辙的作品集。
答案:B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 B.②⑤⑧
C.③⑤⑥ D.②④⑨
解析: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C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解析:A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B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C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狼籍: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
答案:D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时光流逝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二、阅读能力训练(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薜君章句》载:“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了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他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闲情逸志,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禊最初是纯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这从《风俗通义·祀典》中可以看出。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已经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
C.兰亭集会及“红桥修禊”是中国历史上两大著名的修禊活动。这两大修禊活动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脉相承、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举。
D.“修禊”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于每年三月的上巳日,也就是三月初三,配合春风和煦、阳气布畅的时令,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
解析:A项,应是“从《风俗通义·祀典》和《诗经》等资料中可以看出”。B项,“已经消陈”错,原文第2自然段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D项,改变了时间,应是“后改为阴历三月初三”。
答案:C
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说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
B.《湖广通志·襄阳府》《方舆胜览·襄阳府》和《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表明,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这对习家池修禊习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修楔的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有的修禊活动影响巨大,规模空前。
解析:是表明“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答案:B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常常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B.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C.文中多处引用典籍和诗作,旨在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化底蕴,同时增加说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二者相得益彰。
D.孟浩然、周凯处于不同的时代,地位也不同,但他们的诗都描写了当时修禊的情景。修禊从事实上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参与的空间。
解析:文中引用的典籍和诗作是论据,引用的目的是证明中心论点,增加说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逝者如斯         逝:往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
C.方其破荆州 方:当
D.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解析:B项,适:享有。
答案:B
12.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B项,介词,在;C项,句末语气词;D项,结构助词,的。
答案:A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①②都是宾语前置句,③是被动句,④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A
1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解析:D项,作者“不变”的观点也涵盖了人生,从“物与我皆无尽也”可以看出来。
答案:D
1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
(2)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7分)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入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B.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C.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D.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解析:本题断句,主要依据官职和官职变动词语。“用为群牧判官”和“请知常州”是两个分句,应在“用为群牧判官”后断开,排除A项;“移提点江东刑狱”和“入为度支判官”是两个分句,应在“移提点江东刑狱”后断开,排除B项;“入为度支判官”和“时嘉祐三年也”是两个分句,应在“入为度支判官”后断开,排除D项。
答案:C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擢”是提升官职。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升、拔、陟、左迁等。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忧”是居丧之意,多指居父母丧。此处的“母忧”,是指居母亲的丧事。
D.“元祐”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
解析:“左迁”是贬官,“右迁”才是升官。
答案:A
1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并且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曾受到欧阳修的赞誉。
B.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
C.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因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
解析:B项,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是管理鄞县时的事。
答案:B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2)那么我所做的政治改革,就不至于使天下百姓惊恐不安,使天下人议论纷纷了,也就符合先王的政治统治了。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文彥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破格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朝廷颁下文书让王安石赴京城的试馆(考试院)任职,王安石没去就职。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
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症结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所做的政治改革,就不至于使天下百姓惊恐不安,使天下人议论纷纷了,也就符合先王的政治统治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的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不久朝廷就将王安石调至集贤院任职。在此之前,朝廷命王安石任试馆及集贤院校理等官职的文书一次次颁下,王安石一次次推辞;(当时朝中的)士大夫都认为王安石无意于积极入世与功名,都遗憾不能(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得以结识他,朝廷每每想赋予他好的官位时,还只是担心他会不会接受并赴任。(不久)王安石因为母亲去世必须服丧而离开朝廷,英宗皇帝在位五年期间,他再也没有应诏出来为官。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封太傅官职。宋哲宗赵煦绍圣年间,追封谥号为“文”。
三、语言运用(20分)
20.下面一则征稿启事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分)
征稿启事
《鲁迅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
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鲁迅风》编辑部邮箱(luxf1234@126.com)或直接奉送校刊总编高老师处。
《鲁迅风》编辑部
2018年9月1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惠赠稿件”改为“踊跃投稿”;②“鼎力”改为“竭力”或“尽力”;③“敬谢不敏”改为“错失良机”;④“斧正”改为“眷清”“眷正”“打印好”,或删去“斧正后”;⑤“奉送”改为“送(送到)”。
21.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8分)
例1 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 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1)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我出生的原因了。(2)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
(示例二)(1)尘:那小小的泥土啊,所扬起的可是人们无处躲避的杂念啊!(2)舒:我的舌头啊,总能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道尽世间的沧桑!
22.在我国民俗中,婴儿有“诞生礼”,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洗三”仪式,就是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为其洗身,这是婴儿受到的第一次洗礼。请将下列流程图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并说明“小葱轻打”和“锁手足”在这个民俗中的含义。(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产妇在床前放红鸡蛋,然后祈祷。接着由接生婆或是孩子的祖母给孩子洗身,同时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把带来的果品和金银饰物放到盆中,接生婆给孩子穿戴好衣物,并用秤砣轻压小儿身体,随后用小葱轻打小儿,用锁象征性锁手足。
小葱轻打:祝小孩聪明伶俐。
象征性锁手足:谨言慎行。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靠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②2018年1月20日,一名返乡大学生在成渝高铁万州北开往成都东的列车上,突然生病晕倒。紧急情况下,当次列车在本不应该停靠的荣昌北站停靠了三分钟,为患者及时送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两则材料都是有关列车延误的,但事件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从出发点上看,①中女性旅客强行阻挡车门关闭,目的是等迟到的丈夫,却造成列车晚点,耽误了全车旅客的时间,表现了该女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和对规则的蔑视与践踏;②中列车在本不该停靠的荣昌北站停靠了三分钟,是因为车上有一名旅客突然晕倒急需救治,这三分钟为患者及时送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表现了列车工作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凸显了规则实施的人性化。从行为实施主体来看,一方是旅客本身强行阻挡车门关闭,一方是列车部门主动为病患停靠三分钟;前者是与己方便,后者是与人方便;前者表现出的是自私自利,后者彰显的是以人为本。
【立意引导】 在具体写作时,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确定立意。从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来谈,可以辩证地谈规则的不可违和规则实施的人性化。以第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谈,可以对女子进行批判,进而联系第二则材料谈铁路部门做法的得当。
【素材链接】
①2017年2月3日,在湖北恩施开往武昌的K8087次列车上,一名两岁半的男童突发疾病,身体抽搐且恶心呕吐,情况危急。列车长迅速与相关部门联系开辟绿色通道,提前33分钟抵达武昌车站,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②高铁的准点率是以秒计算的,过路车站的停靠时间往往只有两至三分钟。高铁列车非常智能化,一般门禁系统感知到有异物会自动打开,三次遇到这种情况,门就不会自动关闭,需要人工介入,因此导致的延误时间就会更长。我国铁路线路已成网络化运行,如果某趟列车出现突发情况晚点,势必影响其他列车,整个铁路运行图都需要调整。
③于2017年7月发生的“山东临沂一出租车冲入在机动车道上行走的暴走队伍,导致一死两伤”事件的热度刚刚退去,8月25日晚,青岛交警对该市八大峡广场东侧的几条道路进行分时段封闭,禁止机动车行驶,以供市民和几个“暴走团”步行一事又迅速引发社会质疑。8月28日下午,该限行措施被取消,警方通过打通广场的“断头路”、增设人行道隔离设施等措施实现了“人车分离”。
【佳作展台】
以人为本,敬畏生命
2018年1月5日,一名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由,强行阻挡车门关闭,致使高铁列车晚点;而1月20日,一名返乡大学生晕倒在高铁列车上,当次列车在本不该停靠的荣昌北站停靠了三分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就医时间。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指责那名女性旅客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规则,任性妄为;同时,人们又认为为救治大学生而临时停车的行为彰显了铁路系统人性化的温情。在我看来,出现这样两极化评论的原因是:女性旅客的行为本质上只为一己之私利,实不可取;而列车部门彰显的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值得称赞。
女性乘客拦阻高铁列车发车,只为等待丈夫,站在她自己的角度,只需要列车多停留几分钟,只需要列车员为自己行个方便就可以等来丈夫,解决自己的难题。站在其他旅客的角度,列车到点而不发车,无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耽误了他们的事情,这趟列车上的旅客不乏探亲访友者,不乏商务应酬者,不乏寻医问药者,如此这般,又会影响多少人的正常出行呢?又怎么能为一人一事的方便,而置规则于不顾呢?如果每个旅客都以各种理由拦阻列车发车,那么全国各地又有哪一辆列车可以准点到达呢?又会影响多少旅客的正常出行呢?如此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必将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而另一班列车在本不该停靠的荣昌北站为突然晕倒的旅客停留了三分钟,为患者及时送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赢得了一片赞誉,彰显了社会的温情和生命至上的理念。事有轻重缓急,在旅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列车部门能够顶住压力,打破规则,做出暖心的决定,的确让人敬佩!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是宝贵的,而人性是善良的,没有人会看见生命即将凋零而无动于衷!如果列车部门不为这名旅客停留这三分钟,眼看生命逝去而无所作为,严格地遵照规定时间,不知变通,罔顾人性,这又是多么令人心寒啊!好在列车部门停留了这三分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化执法的光芒,彰显了敬畏生命,以人为本!
当前,人们对女性旅客口诛笔伐,让我们明白自私自利的行为不得人心,必将受到谴责;而为列车停靠三分钟点赞,让我们懂得唯有人性化执法,充满大爱,尊重个体生命才能深得人心。
愿自私自利从此远去,每个人都能敬畏生命,让爱充满人间!
【名师点评】 本文开篇简短地概述两则材料,得出结论:女性旅客的行为本质上只为一己之私利,而列车部门彰显的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中间段落分别分析了女性旅客的自私自利和列车部门的敬畏生命、人性执法,逻辑严密,以理服人。最后又回到材料当中,再次揭示两件事情虽现象相似,但其实质却有天壤之别,发出呼吁,点明主旨。






PAGE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