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撬动地球吗》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研究了《生活中的好帮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而且知道使用工具能带来方便,但没有具体接触某种简单机械,尤其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认识,对杠杆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
教材分析:本课从阿基米德的大话引出要研究的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实验验证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渗透科学实证思想,努力使学生在理性思维发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杠杆的结构,会使用简单的杠杆,知道杠杆省力的条件与动力点、支点、阻力点的位置有关系。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感受杠杆的作用,并对“怎样使杠杆省力”这个问题提出猜想。
能设计完成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能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2.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寻找杠杆的秘密
【教学难点】
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
1、曾有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集这么多头衔于一身的他为什么会说如此大话?他真的能撬动地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模拟实验
活动1:我们也来“撬地球”
我们要探讨阿基米德是否能真的撬动地球,要把真的地球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可做不到,所以我这里带来了一个比较重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当作地球,谁愿意来试着提一提?(提后有什么感觉?)
老师也带来了阿基米德口中的“撬地球”的装置,谁能利用这个装置再来试一试。(利用这个装置“撬起了地球”你有什么感觉?)(能很轻松地完成)
本来要用很大力气才能搬动的重物,我们用了阿基米德“撬地球”的装置就变得很轻松了。如果有一天,你们一家开着车高高兴兴地外出游玩,突然公路中间躺着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一个人借助怎样的简单工具才能移动这块大石头?
( 用一根硬棒,下面垫一个小石头,硬棒的一端放在石头下面,然用手压硬棒的另一端,使硬棒绕着小石头转动,从而撬开大石头 )
像这样能非常简单又很轻松撬开石头的装置,就是杠杆。(板书)
那什么是杠杆呢?(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装置就是杠杆。)
了解杠杆各部分的名称。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请同学们将书翻到23页,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这种简单机械的基本构成。
(课件展示:杠杆的构成。认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
支点:杠杆工作时总能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做支点。
阻力点:悬挂重物的那个点是阻力点。
动力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个点是动力点。
小结:(出示撬石块的ppt再次认识杠杆各部分)杠杆上有重要的三点。分别是:支点、阻力点、动力点。
杠杆是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通过刚刚的体验得知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但是怎样利用它才能更省力呢?
(1)请大家利用桌上学具袋里的工具: 先制作一个模拟“撬石块”的装置,然后找到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2)接着我们来移动这三点看看怎样才会更省力?
a、首先把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远的位置,撬一撬,记住这个感觉。
b、再把支点往重物那边移动一些,再撬一撬,跟刚才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c、如果感受还是不明显,我们再把支点往重物那边移一移,撬一撬,现在支点与重物更近了,感受是不是更明显了。
d、回忆一下这几次,那一次更省力?
(支点离重物近省力,支点离重物远费力)
小结:刚才同学们是用手来感受用力的大小这样是不科学不严谨的,我们今天就借助一种科学工具——杠杆尺进一步来验证,去看看杠杆里藏着怎样的秘密?
(二)活动2.寻找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杠杆尺也叫平衡尺,杠杆尺的支点在什么地方?杠杆尺由(杠杆尺、支架、底座)三部分组成。杠杆尺上还有刻度。
2、介绍钩码:同学们都注意到了桌上这个蓝色的盒子,里面装的物品叫做钩码。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钩码是特别小气的,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他,因为一但用手接触,他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通常在实验中都是用镊子夹着,但是在今天这节课为了方便钩挂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拿,这过程中钩码的质量变化我们忽略不计。
3、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和寻找杠杆的秘密,我们暂时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物当作阻力,如果老师在杠杆尺左边第10格的位置挂两个钩码,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现象:往左边倾斜)(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10格的位置挂两个钩码)钩码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的位置。
提问:要让杠杆尺平衡怎么办?(反馈:用手压右边的杠杆尺或是在右边挂钩码)追问:钩码挂在什么位置?挂几个?(学生反馈)
3、他们的说法对吗?科学的真理在于实践,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4、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老师在课前已经将杠杆尺组装好并调成了平衡状态,如果有不平衡的,哪边高就把哪边的平衡螺母往外扭动一点。)
(2)确定杠杆左侧第10格为阻力点,挂2个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在哪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比如说我在这里(指第十格)挂两个钩码就平衡了,那我在其他位置又要挂几个才能使杠杆尺平衡,请同学们边挂边记录实验记录单,实验完成后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记录单,并放好实验器材。)
(4)整理好实验材料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5、温馨提示:
(1)杠杆尺左右两边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2)不要乱放钩码,以免砸伤自己或同学。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小组汇报、分析数据、交流结果、得出规律。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刚刚我们是在确定阻力点在左边的第十格,现在老师移动阻力
点的位置,还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演示)
7、根据我们这一堂课的验证,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
(阿基米德是利用了“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的理论依据进行猜想的)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撬动地球的。
但是我们想想,撬动地球的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他的支点应该在什么地方?即便给了一个支点,那人的立足点呢?即便有了立足点,按照杠杆原理这个杠杆要多长?如果地球挪动一毫米,根据一个普通人的力量来计算,人需要移动多少距离?按照一般人的速度需要走多少年来走完这段距离?这一系列现实问题,等同学们以后接受了更多相关知识,你们就会知道:一个人要想凭借一己之力撬动地球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科学探索中:
既要大胆的猜测
也要科学的实践
三、课后作业
收集生活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