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三黑和土地 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三黑和土地 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2 17: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0.三黑和土地
一、导入
1.了解现代诗:

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诗歌
古典诗歌
现代诗歌

现代风体诗歌
现代格律诗歌
现代诗歌的特点
形式自由。
内涵开放。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2.识记文学常识
《三黑与土地》作者是 ,原名 ,河南睢县人,诗人。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著有诗集 《 》《 》 等。
苏金伞
苏鹤田
地层下
窗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圈画出文章的生字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认读生字词
咸 疙瘩 耙

籽 荞 蹚 驮
xiān gē da pá

zǐ qiáo tāng tuó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题目解说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略有改动。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
写三黑得到土地后高兴、激动的心情。
写三黑认真翻整土地,并对土地充满了期望。
写劳作间歇,三黑看着翻过的土地,对往事的回忆浮上心头。
写三黑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第一部分(1~3)节
第二部分(4~8)节
第三部分(9~12)节
第四部分(13~15)节
得到土地
翻整土地
回忆过去
畅想未来
三、局部揣摩
1.分析形象
⑴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象:
热爱土地
热爱生活
吃苦耐劳
脚踏实地
对生活充满希望
⑵你最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些语句?请你静心默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将“农民”比作“旱天的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体现了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的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将耙好的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形象的写出了地的平整。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籽儿比作人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庄稼充满生机的样子,从侧面烘托了土地的柔软肥沃。
⑶“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

一是说明三黑把土地翻整的非常平整,是庄家生长的好地方;另一方面说明三黑以前的生活非常贫困,没有一个好的床休息。
2.悟诗情
三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是什么呢?
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三黑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面对土地的?
三黑的所见所闻、所说所想,无不闪动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学技巧
⑴ 这首诗歌中作者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技巧?试举例说明(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通过一个个画面来生动展现,例如“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土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现了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⑵本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诗歌语言质朴,充满生活气息,读起来清新悦耳,充满韵律。
四、师生总结全诗
全诗通过写三黑重获土地的一系列动作、心理和语言,体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 业

书写生字词,把本诗表达的感情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三黑和土地

得到土地——兴奋喜悦
翻整土地——认真仔细
劳作休息——充满遐想

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