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月光曲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月光曲》。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
人物简介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字词学习
pǔ
zhù
yōu
xié
jiàn
shà
lǚ
yǒng
谱
著
幽
鞋
盲
纯
键
霎
缕
涌
耀
陶
máng
chún
yào
táo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写的是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被钢琴吸引到茅屋里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为盲姑娘一共弹了两首曲子;第八和第九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1、这篇课文行文是按照什么顺序? 理清文章层次
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课文理解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两个曲子,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
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
理解几个词语。
幽静:
入场券:
陌生:
纯熟:
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十分安静。
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
生疏;不熟悉。
很熟练。
莱茵河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232千米,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度为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
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复习导入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热爱音乐、理解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这激起了贝多芬再弹一曲的兴趣。
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凄清、幽静,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深入学习
1.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2.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学习联想写作的方法。
⑴作者由乐曲联想到哪些事物?
巨浪、大海、月亮、大风。
⑵旋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贝多芬的情感一直是发生变化的。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4、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说明贝多芬的琴声给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5.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来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
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致爱丽丝》,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说一段话。
小 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同情穷人谱曲)
听
弹琴
谈话
弹
弹一曲
又弹一曲
记(记录《月光曲》)
实在事物
皮鞋匠
(好像)
盲姑娘
仿佛
面对大海
月亮升起
刮起大风
卷起巨浪
从来没有
看到的景象
波涛汹涌的大海
陶醉
联想
课后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茵( ) 盲( ) 券( ) 腊( )
菌( ) 育( ) 卷( ) 蜡( )
粼( ) 谱( ) 醒( ) 涛( )
嶙( ) 普( ) 醉( ) 滔( )
绿草如茵 盲人 入场券 腊月
菌落 养育 卷起 蜡梅
波光粼粼 曲谱 醒来 波涛
嶙峋 普通 陶醉 滔天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量词。
粒 缕 艘 番 片 层 株 支 摞
一( )画报 一( )石子 一( )帆船
一( )话语 一( )草滩 一( )微云
一( )歌曲 一( )柳树 一( )涟漪
摞 粒 艘
番 片 缕
支 株 层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