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综合练习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O2的摩尔质量是64g
B.1molSO2的质量是64g/mol
C.1molS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
D.常温常压下,1molSO2的体积为22.4L
2、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N2和C2H4
B.体积相等的CO和N2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H4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必须迅速用大量水冲洗
B. 取用化学药品吋,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4、配制 250 mL 0.100 mol/L 的氯化钠溶液,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5、配制0.1mol/L碳酸钠溶液100mL,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100 mL量筒 B.电子天平 C.100 mL容量瓶 D.胶头滴管
6、下列玻璃仪器:(1)烧杯(2)烧瓶(3)试管(4)容量瓶(5)量筒.能直接加热的是( )
A.(1)(3) B.(2)(3) C.(3) D.(4)(5)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
8、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爆炸品 B.浓硫酸---剧毒品 C.汽油---腐蚀品 D.酒精---易燃品
9、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B C D
10、下列实验中:①pH试纸的使用 ②过滤 ③蒸发,均用到的仪器是( )
A. 蒸发皿 B. 玻璃棒
C. 试管 D. 分液漏斗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被冷却到00C以下时变成冰,是因为水分子从液体变成了固体
B.所有物质在温度变化时都能表现出三态变化
C.不降低温度,只增大压强,也可能使物质从气体变成液体
D.物体能够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体的微粒能够热胀冷缩
12、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AlO2-、Al3+、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才有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能含有AlO2- B.溶液中可能含有NO3-
C.溶液中一定不含Fe2+和Fe3+ D.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但一定不含Fe2+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lmol·L﹣1 FeBr2溶液与l molCl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B.7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NA
C.常温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0.5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溶质离子总数为1.5NA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l1.2 LHCl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B.NA个氢分子和NA个氧分子的质量比为1:16
C.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1 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是NA
1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A. ①④②⑤③ B. ⑤②④①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④①②⑤③
16、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提示:HCl和NH3极易溶于水)( )
A..干燥Cl2 B.吸收HCl C.石油的分馏 D.吸收NH3
二、填空题
17、今有下列六组仪器:①尾接管 ②带塞(有孔)锥形瓶 ③温度计 ④冷凝管 ⑤已组装固定好的铁架台、酒精灯和蒸馏烧瓶(垫有石棉网) ⑥带附件的铁架台。现要进行酒精和水混合物的分离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仪器的安装先后顺序排列以上提供的各组仪器(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凝管的两端有大口和小口之分,靠近大口的小弯管用于________,靠近小口的小弯管用于________。
(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____________。
(4)在蒸馏烧瓶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蒸馏后在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是________,烧瓶中剩下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
18、要分离下列四组混合物:
①食盐与沙子 ②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 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④CCl4液体与甲苯液体的混合物
(已知CCl4与甲苯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和110.6℃)
(1)分离①、②的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分离③时所使用的仪器中有一种在其他组分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________。
(3)上述四组混合物分离时需使用酒精灯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19、已知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AgCl↓+KNO3.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
(3)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mL 0.2mol/L NaOH溶液.
(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 (填代号).
A.托盘天平 B.500mL试剂瓶
C.500mL容量瓶 D.250mL烧杯
E.胶头滴管
(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4)配制时经以下操作步骤:
A.用适量的蒸馏水加入盛NaOH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B.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D.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标线
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C
c.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e.砝码上有杂质.
21、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C.过滤 D.重结晶 E.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填方法的标号)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
(3)分离汽油和煤油
(4)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5)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 .
22、草木灰中含有可溶性钾盐(主要成份是K2SO4、K2CO3、KCl)。某学生按下列操作提取草木灰中的钾盐:①取草木灰加水溶解;②过滤,取滤液;③蒸发滤液;④冷却结晶。
(1)在操作①②③中均用到玻璃棒,该仪器的作用依次是 、 、 。
(2)为检验草木灰中的阴离子,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并把溶液分成三等份:
①取一份溶液,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含有CO32-。
②取另一份溶液,为检验SO42-,应向溶液中加入 。
③取剩余的一份溶液,加适量硝酸银,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由此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你认为该结论是否严密? 。为什么?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2、A3、C4、C5、A6、C7、C8、D9、D10、B11、C12、D13、B14、B15、B16、D
二、实验题
17、(1)⑤ ③ ④ ⑥ ① ②
(2)流出冷却水 流入冷却水
(3)蒸馏烧瓶内支管口的下沿处
(4)防止过热时液体暴沸而剧烈跳动
(5)酒精 水
18、(1)过滤 结晶 (2)分液漏斗 (3)②④
19、(1)加速固体溶解 (2)硝酸银
(3)①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液
20、(1)AC;
(2)玻璃棒、250 ml容量瓶;
(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 )ae.
21、(1)C;
(2)E;
(3)A;
(4)B;
(5)D.
22、(1) 加速溶解;引流;防止液体飞溅(使液体受热均匀)
(2)①有气泡产生;②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③不严密,因为CO32-、SO42-也会与Ag+作用而产生沉淀(Ag2CO3、Ag2SO4)
HCl
Cl2
浓
H2SO4
H2O
NH3
稀H2SO4
CCl4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第1页 共2页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