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探索乐园“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列表、假设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
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数学语言描述鸡和兔子。
(2)谈话:鸡和兔关在笼子里,告诉你鸡和兔的只数,你能算出腿数吗?(大屏幕出示题目)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1、教学列表法。
师:要求鸡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学生猜)
师:到底谁猜对了?如何验证呢?
出示课件,完成表格。
师:象这样把我们的猜测按一定的顺序列成表格,这种方法叫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2、介绍假设法
师:大家想,如果鸡兔有很多很多,列表法还方便吗?怎么办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吧。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师: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列式:假设全是鸡 8×2=16(只) 26-16=10(只) 4-2=2(只)
兔的只数 10÷2=5(只)鸡的只数 8-3=5(只)
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说得真好,大家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
师:刚才我们假设笼子里都是鸡,解决了这个问题,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回答。
师: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种算法,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动画过程)
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假设全是兔,一种是假设全是鸡,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3、介绍方程法。
师:你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板书:列方程)
师:方程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
生:兔的腿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师 :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师:解决这类问题方法很多,可以用列表法,可以用假设法,可以用列方程。当数据较大时,列表法则不适用,而假设法和方程法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数据较大或较小时都可以用。
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知道意思吗?谁解释一下?
这道题的意思是: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课件出示)
师:请你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假设法解答《孙子算经》里的问题 。
(交流订正,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并说算理)
师: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也传到日本,让我们看一道日本民间流行的题。(课件出示)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问题
列表法:直观,但计算麻烦,适合小数据
假设法
方程法}适用所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