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内容,在教材P81-P82,一课时完成。
1、第七单元第一小节认识11-20各数时,学习了数位和计数单位,即认识了个位、十位,十位上的1代表一个十。感受了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2、第七单元第二小节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时,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通过搭积木、拨计数器的方法计算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位的含义,以及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3、第七单元第三小节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重点是借助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探索进位加法的算法,理解算理。具体体会凑十法以及满十进一的道理。
4、第七单元第四小节(本课)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运用凑十法的思想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主要运用小棒、毛毛虫数线及实物图片等直观模型表示凑十的思维过程,理解算理。
5、第七单元第五小节学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凑十思想的运用,同时,增加了用数字符号表示凑十过程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借助小棒、毛毛虫数线、实物图片等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体会凑十方法的多样性,理解算理。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仔细的良好习惯。
(二)深度学习能力目标
1、核心思想:用凑十的思维解决问题。
2、反思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背后相同的本质(凑十)。
3、人际沟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给他人提出合理建议。
4、迁移应用:能把凑十的思想方法用于解决新情境中的计算问题。
(三)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1、在回答一共有几棵树的过程中发展模型思想。
2、在探究8+6的算法过程以及利用凑十法解决新情境中的计算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运算能力。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寒冷的冬季就要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了。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每年春天我们都会开展植树活动。瞧!这是去年一年级的同学们植的树!你能算出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吗?
【说明:计算一共有多少棵树,是现实问题,是活动任务,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有几棵树)
生:知道。
师:那谁来说一说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呢?
二、提出问题
(一)学生交流
预设1:
生1:14棵。
师:你能说说14是怎么得来的吗?
生1:我是一棵一棵数出来的。
师:到前面来数给同学们看。……,他数正确了吗?……
谁有不同的方法?
预设2:
生2:我是两棵两棵数的。
师:到前面来数给同学们看。……,他数正确了吗?……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预设3:
生3:我是这样数的。左边有8棵,从右边拿2棵与8凑成10棵,右边还剩4棵,10+4=14棵。
师:你们同意吗?……,他用到了凑十的方法。这是上一节课学习过的计算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4:
生4:我是列算式计算的。8+6=14。
师:8是从哪里来的?6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看来,要回答一共有多少棵树,需要用到图中的已知信息。
师:已知什么?……
师:求什么?(一共有多少棵树)
师:我们将问题重新完整的说一遍:
河的左边有8棵树,河的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
【说明:通过交流如何计算有多少棵树,尊重个体差异,让学习与经验相联系,这是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途径。】
(二)重新表述问题
河的左边有8棵树,河的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板书)
师:你们会列式解答吗?
生:会,8+6=。
(师板书8+6=)
【说明:重新表述问题,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背景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信息素养也是深度学习能力之一。】
(三)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可以怎样计算8+6=?的问题。
【说明:“怎样计算8+6=?”才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上述过程,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不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8+6=?,那本课研究(学习)什么?本课是借助学生计算8+6=?的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去理解背后相同的本质——凑十。这个过程从深度学习的观点看是反思,从数学四基的观点看,是帮助学生积累思考的经验。】
三、探究新知
师:在学习9加几的加法时,我们学习了凑十法,你们能用凑十法计算8+6吗?试一试。
(一)独立思考
(二)交流汇报
预设1:
1、用小棒摆:(拆分6)
2、用小棒摆:(拆分8)(找学生上台摆一摆,边摆边说过程,师板书)
3、圈一圈:(拆分6)(板书)
4、圈一圈:(拆分8)(板书)
小结:这些具体的方法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凑十。为什么要凑十呢?(方便计算)
(三)用数线计算
出示教材用数线计算的2种方法。
1、独立思考
你读懂了没有?
2、全班交流
围绕下列问题回答:
(1)图1是怎么数的?
生:一个一个数,从8数起,数6个数。(板书)
师追问:为什么从8数起,为什么数6个数?
(2)图2是怎么数的?
生:从8数起,先数2个,再数4个。(板书)
师追问:为什么先数2个,再数4个?(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凑十)
3、小结
数数法——凑十数。
(四)方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计算8+6的计算方法,如小棒摆、圈一圈、凑十法,它们的共同点是——凑十。(板书:凑十)
【说明:第二环节计算一共有多少棵树与第三环节计算“8+6=?”有什么不一样?第二环节“一共有多少棵树”是有背景的计算,第三环节“计算8+6=?”已经是离开背景的计算,更具有一般性。第二环节让学生利用原有经验任意的计算,相当于知识的运用,第三环节是要求学生利用凑十的思想解决问题,从多样化的凑十的方法中体会凑十的本质,相当于抽象。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算理,总结了算法,也培养了运算能力。本课的重点,就让学生体会凑十的思想,体会凑十的思想本质是理解十进制数,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和进位加法积累经验。】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凑十的思维解决问题,并表达凑十的思维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6=?的计算,你能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其它加法吗?下面老师检查检查。
1、出示P81页“圈一圈,算一算”。
把书打开到81页,你能圈一圈、算一算这上面的两道题吗?老师想找同学上来黑板上圈一圈、做一做,其它同学在下面做。
指名版演。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呢?**,你刚刚圈了,算了,能告诉老师你的计算方法吗?
生1:把5拿出2个给8凑成10,10加3等于13.
师:同学们,**说的完整吗?
生:完整。
师:哎,太棒啦!那**,你刚刚做了小鸟这一题,你来跟老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也要像刚刚**表现的那么好哦!
生:把右边的8拿出2个给左边凑成10个,10加6等于16。
师:你也说的太好了,那有没有同学不是想他们这样圈、这样算的吗?**,你来圈一圈。
师:你能告诉老师你的计算方法吗?
生3:能。把8个拿出5给根5凑成10,10+3=13.
师:非常棒!那第二幅图呢?谁来圈一圈、说一说呢?好,**,你来圈一圈。
生4:我是把屋顶的8个拿出2个跟右边的8凑成10个,10加剩下的6个就是16个了。
师:说的很完整!同学们都表现的太好了!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出示P82页搭积木
师:你们都玩过积木吗?
生:玩过……没玩过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积木题,(出示P82页搭积木)现在呢老师要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积木摆一摆、算一算,你也可以圈一圈,算一算。
(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你来说一说第一个。
生1:8+5=13。
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1:把5拿出2个给8凑成10个再加剩下的3个就是13了。
师:恩,很对!那**你来说说第二题。
生2:6+8=14。
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2:把8里拿出4个给6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4个就是14个了。
3、我们来比赛吧。
师:你们都表现的这么好,那我们接下来来比赛吧!看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对。
(出示P82页第4题)看到82页算一算,开始算吧,算完的同学就把手举起来,老师看看谁算的最快,而且又对!
(全体对答案)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都做对的同学吧手举起来。
生:……
师:原来这么多同学都做对了啊!刚刚老师看到**同学第一个算完,老师问问,你都算对了吗?
生1:算对了。
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的吗?就拿8+3说一说吧。
生1:把3里面拿出2个给8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1就是11了。
师:原来你是用的凑十法计算的啊。太棒了!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凑十法”可以帮助我计算的又快又对呢?
生:可以
师:恩,那我们以后要学会用凑十法来解决计算问题哦!
(选做:4、帮小蚂蚁找家 出示P82页练一练第5题)
【说明:巩固练习做什么?巩固练习应该是让学生用凑十的思想解决计算问题。凑十思想的运用才应该是巩固练习的教学目标。用弗赖登塔尔观点,叫着“形式化思维训练”。同时,也是在培养运算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计算方法?(凑十法)我们用凑十法研究了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8加几的进位加法)
师: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凑十,可以圈一圈凑十,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凑十。凑十可以使计算简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凑十的方法。
【说明: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河的左边有8棵树,河的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
8+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