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合与分)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
知道并能写出数的组成。
在游戏中体会数的奥妙,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数的组成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2—5的合与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两种颜色的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2.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二、展开教学。
(一)4的合与分
1.小组合作 ,把两种颜色的花片合起来
2.指名学生演示。
3.把黄色的花片分出来
(二)5的分与合。
1、小朋友果然很厉害!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 那么你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
2、好,请小朋友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开始,大家就开始,明白了吗?好,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花片纸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合作,老师指导。
4、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我们改成拍手游戏好吗?师生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2)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四、板书设计: 5 5 5
/ \ / \ / \
1 ( ) 2 ( ) 4 ( )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
2.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
3.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重.难点:6.7的组成。
教具:两种颜色的花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出学习目标
2.设疑:老师这有6个花片,要把它分在两个手里应怎样分﹖学生尝试然后小组交流。
3.指名学生演示。
4.教师板书
二.教学7的组成
1.指名学生从1数到7
2.师友合作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片,使他们合起来是7.
3.友展示结果。
4.填空:
( ) 2 ( ) 3 ( ) 5
\ / \ / \ /
7 7 7
三.练习
1.议一议 你知道几和几合成6吗﹖
2.数学游戏出示卡片组成6和7
四.板书设计:
( ) 2 ( ) 3 ( ) 5 6 6
\ / \ / \ / / \ / \
7 7 7 3 ( ) 5 ( )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8.9的组成。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8.9的组成。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思维方的熏陶。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掌握8.9的组成。
教具 :黄色花片
教学过程:
复习:6.7的组成
讲授新课
分一分
教师提出要求 :师友把9个黄色花片分开,可以怎样分?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提出议一议 几和几合成9?小组讨论
3)把结果让学生展示,教师板书:
9 9 9 9
/ \ / \ / \ / \
1 8 2 7 3 6 4 5
4)师引导学生讨论几和几合成8?然后让学生动动手分8个花片,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3.练习:出手指练习8.9的组成。
板书设计:
9 9 8 8
/ \ / \ / \ /\
2 7 1 8 1 7 3 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10的组成。
教学目标:
通过摆手指和把圆按规律涂色两个活动,感受10的组成。
会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
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8.9的组成
二.新授:
1.在教师 指导下,学生自己做,边做边说:有十根手指,弯下一根,还看到9根…
2.小组合作,练习伸手指。
3.指名学生说出10的组成
4.找规律涂色在次感受10的组成
5.小组交流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男:我说7。女:我对3。同位合:7和3组成10。(同时手指表示)
2.试一试 填到书上
板书设计:
10 10 10 10
/ \ / \ / \ /\
1 9 2 8 3 7 4 6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