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高考考试说明(全国新课标卷)
1)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2)文学成就
3)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重点:时代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 二 单 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法
绘画
诗歌
小说
戏曲
其他文字都已失传,
汉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古代文字
古印度梵文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
中国汉字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法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把握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结绳记事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造字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而四目,有睿德。见灵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拼文字。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临汾县志》
上观天文下察地理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劳动人民集体创造
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1)新石器时代:
(2)商朝:
刻画符号 — 起源
(5)秦朝:
(4)春秋战国时期:
(3)商周时期:
1、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象形,图画性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上图为半坡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图画文字“旦”
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1)新石器时代:
(2)商朝:
刻画符号 — 起源
甲骨文 — 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5)秦朝:
(4)春秋战国时期:
(3)商周时期:
1、发展历程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殷墟甲骨文的内容多与占卜有关。殷人的占卜程序是:先用火烧炙龟甲,观察出现的裂痕,根据裂痕的形状判定凶吉。因为裂痕多显现“卜”的形状,“占卜”之名因此而来。殷人不论祭祀、征战、风雨、疾病都要占卜,并把占卜的时间、占卜结果、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上。因此甲骨文亦称“卜辞”。
甲骨文 — 最早的成熟汉字
幸
手铐
执
铐起双手
劓
割掉鼻子
甲骨文特点:象形字,字形瘦长,线条细硬,平直瘦劲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1)新石器时代:
(2)商朝:
金文
“籀文”(大篆)
刻画符号 — 起源
甲骨文 — 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5)秦朝:
(4)春秋战国时期:
(3)商周时期:
1、发展历程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西周散氏盘铭文
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1)新石器时代:
(2)商朝:
金文
“籀文”(大篆)
刻画符号 — 起源
甲骨文 — 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5)秦朝:
(4)春秋战国时期:
(3)商周时期:
1、发展历程
小篆
隶书
使用广泛频繁但混乱
原因:文字混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影响: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书
同
文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长圆,布局均匀。
小篆
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3、汉字演变的总趋势
返 回
古文字阶段
隶楷阶段
(辅助书体:行、草)
魏晋
2、演变脉络
——由繁到简,逐渐规范化、稳定化,实用性不断增强
大篆
小篆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二、书艺历程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二、书艺历程
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原因或条件:
(1)材料:
(2)推动者:
(3)工具:
2、书法特点:
--------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体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士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实用性
艺术性
李斯《泰山刻石》
(1)秦汉时期
(2)魏晋时期
3、发展阶段
小篆: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汉隶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
隋唐
宋
明
晋·王羲之(行)
《兰亭序》
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工具的进步
4、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苏东坡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
— “书圣“
虚玄灵动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东晋时期: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
隋唐
宋
明
晋·王羲之(行)
《兰亭序》
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工具的进步
注重规范法度
张旭、怀素(草)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楷)
虚玄灵动
狂放不羁
4、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张旭《肚痛帖》
伏如虎卧,起如龙跳,
顿如山峙,控如流泉。
? 怀素与张旭合成“颠张狂素”
隋唐书法 新的高峰
草书---狂放不羁
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柳公权
隋唐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欧阳询(初唐)
《化度寺碑》
颜真卿(中唐)
《多宝塔碑》
柳公权(晚唐)
《玄秘塔碑》
秀雅精准
豪迈雄壮
挺拔瘦硬
颜筋柳骨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
隋唐
宋
明
晋·王羲之(行)
《兰亭序》
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工具的进步
苏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
注重规范法度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思想开放
张旭、怀素(草)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楷)
虚玄灵动
狂放不羁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4、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重文,理学发展
宋---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宋四大家”
苏轼 书法
黄庭坚 书法
宋代书法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蔡襄 书法
米芾 书法
宋代书法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政治上,宋徽宗赵佶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在艺术上,是一位成就很高的书画家。这种有如金银雕饰的书法风格,被称为“瘦金书”,除了点出徽宗帝王的尊贵地位,对此风格形容也十分贴切。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
隋唐
宋
明
晋·王羲之(行)
《兰亭序》
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工具的进步
苏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
宋徽宗(瘦金体)
注重规范法度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思想开放
张旭、怀素(草)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楷)
唐伯虎、祝枝山
文征明、徐祯卿
虚玄灵动
狂放不羁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化
4、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重文,理学发展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政治思想专制
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电视剧里则根据文人后来虚构的人物周文宾所创造),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明 ——更加个性化的书法
祝枝山
作品
文徵明作品
祝枝山: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
文徵明: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唐寅的行书真迹飘逸瀟洒,风流问世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
隋唐
宋
明
晋·王羲之(行)
《兰亭序》
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工具的进步
苏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
注重规范法度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思想开放
张旭、怀素(草)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楷)
唐伯虎、祝枝山
文征明、徐祯卿
虚玄灵动
狂放不羁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化
4、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重文,理学发展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政治思想专制
2、你赞同以下的那种观点?
1)政治不稳定,经济欠发展,文化繁荣。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结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你能举例说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吗?
考考你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颜筋柳骨”
上述赞语分别具体指谁的什么书体?
王羲之 行书
张旭 草书
怀素 草书
颜真卿柳公权 楷书
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赞语
穿上用汉字装饰的服装,也不失为一种民族特色:美。
“福”,在汉语中寓意着幸福吉祥,图为以福字为图案的剪纸作品。
汉字“书写”的别样风情
这是画的汉字,还是写的图画?
拓展
三、篆刻艺术
西汉皇后之玺
汉殿中都尉印(官印)
三、篆刻艺术
1、秦汉——标志性的时期
秦印 :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宋元入画
——体现了实用性,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3、明代中叶后,篆刻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的艺术门类。
明代中叶后篆刻艺术的四大代表:文彭(1498-1573,苏州人)为领军者,此外有吴昌硕、邓石如、齐白石等
文彭印
邓石如
江流有声,段岸千尺
齐白石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吴昌硕
思考:中国古代的印章与古代一项科技发明的关系?
印刷术:隋唐时期的雕版
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启发:艺术创作对科技发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1、魏晋发展到自觉阶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元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市民化趋势加强:商品经济繁荣,政治思想专制,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小结:时代背景书艺历程
1、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B
2、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
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
D
3、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C
4、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A.小篆????????????B.行书???
C.楷书????????????D.草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