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页例题,“试一试”,第9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索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的凑“十”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小蜜蜂及算式每人一份、小棒及卡纸。
【教学过程】
口算复习,揭题。
讲述: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算式,会算吗?
学生看算式
课件出示算式
(学生口答)
提问: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已经学会算9加几了,今天我们来学习算8、7加几。
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学习例1
出示喇叭图。
讲述:元旦快到了,小朋友正在准备节目呢,看,鼓号队的带来了小喇叭!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有两个盒子,都可以放10把喇叭,现在一个盒子
里放了8把,另一个盒子里放7把,)
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把小喇叭?)
求一共有多少把喇叭,可以怎样列式呢?
(板书:8+7=)
讨论算法。
师:8+7=可以怎么算呢?请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学生操作,教师收集。
学生汇报
A:8、2凑满10,根据学生讲述教师投影展示摆小棒过程。
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2移过来呀?”
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是这么想的?你为什么要把2移过来呀?
讲述:“原来小朋友是这样想的!8和2凑成10,10+5=15,算得很快。”
我们可以用式子把刚才算得过程写下来。
教师板书:
8 + 7 =
过渡:“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B:7、3凑成10,根据学生讲述演示摆的过程。
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3移过来呀?”(1~2)
讲述:“原来小朋友是这样想的!7和3凑成10,10+5=15,算得很快。”
我们也可以用式子把刚才算得过程写下来。
教师板书:8 + 7 =
提醒收小棒。
师:计算8+7,我们可以把把8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这两种方法你都会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是怎么算的。
谁愿意说说第二种方法。
愿意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吗?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
2、“试一试”
师:我们小朋友真不简单,会用不同的方法算8+7,这些方法都是先凑成10,凑成了10我们很快就能把算式算出来了,那我们再来算一题。
出示“想一想”7+ 9 =
讲述:自己想办法把他算一算。可以像这样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
寻找不同方法,要求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7 + 9 = 7 + 9 =
比较两种算法:提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把小的数拆下来,把大的数凑成十,我们把它叫做拆小凑大。
(2)还有不同想法吗?看到 7 + 9 = 你能想到什么呢?
看到算式7+9,我们想到9+7,9+7=16,那么7+9也
等于16。用这样的想法能很快算出得数。
巩固练习
1、这还有一些题目,你会算吗?
学生书本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计算过程。
8+4= 8+8= 7+4= (精讲)
追问:你为什么把4分成2和2,8分成2和6,4分成3和1.
师小结:刚才计算时,同学们都想到了把算式中较大一个数先凑成10,
再算10加几得十几。
2、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好,老师还带了一些蘑菇想奖给你们,不过你们要先算出蘑菇上的算式,这个蘑菇才会属于你。
卡片出示第三题的计算。抽取7+5和8+9说方法。
3、 师:下面三组算式,同学们一定能很快算出得数。
课件出示第四题三组算式。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观察每组算式,发现它们的得数相同。计算8+9,我们
就可以想9+8=17,那么8+9也等于17,同样计算8+7等于15,
7+8也等于15,这样想就能很快知道得数。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的知识玩口算游戏。
师生示范,同桌合作玩游戏。
四、全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呀?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学习了“8、7加几”的计算,我们可以像计算
“9加几”那样用凑十的方法想,还能用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推算
出它们的得数。计算时,根据算式我们可以灵活选择算法。
五、板书设计
8、7加几
8 + 7 = 8 + 7 =
7 + 9 =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