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2 19:4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稳定政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专卖,反击匈奴等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公元前221年公元25年公元9年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秦


立西


立明时序 知更替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徭役赋税沉重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王莽篡汉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
外 戚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王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制彻底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铸成大错:这个成语来源于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佑三年》中的“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这里的“错”,指的是指古代的货币——“金错刀”,也就是西汉时王莽推行的一种刀形铜币。王莽时期割据势力柏杨《中国人史纲》王莽时期重要地区战前战后人口减少情况统计表混战前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绿林、赤眉起义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 历代君主收藏他的头颅,并用巫法镇住,一方面告诫朝臣宗亲谋逆者的罪恶下场,另一方面也希望朝中太平。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 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 《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洛阳东汉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后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仕宦当作执金吾( yù ),娶妻当得阴丽华”东汉初期社会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1、东汉初年汉光武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局面?2、假如你是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统治?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chóu]芜秽[huì],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帝采取的措施: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3、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4、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柔道治理天下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光武中兴比较光武帝和高祖巩固统治的措施巩固统治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恢复、发展生产东汉动物俑击鼓说唱陶俑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社会安定
经济好转史称:
光武中兴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家民负担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启 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了盛世局面光武中兴历史信息?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边有角楼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观察下表,概括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什么现象 ?会导致什么结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算一算:这些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危害: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互动探究(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收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分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互动探究(三)黄巾起义原因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朽,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2、自然灾害频发(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黄巾起义领导人:爆发时间:结果:爆发范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公元184年全国各地主力失败,
余部坚持20多年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黄巾起义互动探究(三)黄巾起义太平道 “燔[fán]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
(他们到处焚烧官府,抢劫村庄城镇。州郡被攻破,长官大多逃跑。十来天时间,天下如回声一样应和他们,连京师也震荡不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东汉政权黄巾军184
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解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互动探究(三)黄巾起义东汉灭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



亡巩固练习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2.刘秀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②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 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A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5.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CAD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