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各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82-P83。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整数的认识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进计数单位“十”,从而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基础。本堂课教学数数和读数,也就是初步认识11—20各数的意义。教材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1个十。然后让学生利用计数单位“十”的表象通过摆小棒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了解意义,并会读数。教材突出20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认识2个十是20.并在“想想做做”中安排各种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目标预设]
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设计理念]
1、于活动中学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多角度认数,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3、联系生活学习数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动手操作,识数组成。
通过摆小棒认识各数。
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全课总结。
[教学准备] 每生20根小棒,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0~10,导入新课
提问: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学生按要求数数。
提问: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认识11-20各数)
动手操作
1、认识单位“十”。
谈话: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教师用磁性小棒摆在黑板上)
提问:你摆了几根小棒?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拿起1根小棒,强调: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3根小棒表示几个一?10根小棒是几个一?(10个一)
现在我们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1捆小棒是几根?也就是几个十?
也就是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啦。如:1盒铅笔是10支,是1个十;一盒钢笔是10支,1笼小笼包是10个,也是1个十……(穿插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学生介绍摆法
谈话: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
小结:我们摆12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在左边摆1捆,再在右边摆2根。也就是先摆1个十,再摆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提问:12怎么写的?(让学生会读会写。)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谈话: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11又是怎么写数的? 13呢?……
学生说摆法,教师课件出示小棒图,并介绍写法。
2.直接说摆法
谈话: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
学生说摆法,教师课件出示。
3.认识20
谈话:请小朋友摆出19根,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20根)
提问: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20根呢?请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动手摆一摆。
提问:你是怎么摆的?哪一种摆法好,为什么?
强调:19根再添上1根,就是20根了,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是20)学生齐读:2个十是20
五、巩固练习
1.抓一抓,摆一摆。(“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读。(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教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题)
这有一幅草莓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谁的眼力准!
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个草莓,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个草莓?你估计对了吗?
再来一个,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出示图,学生估计)
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一数有多少个。
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
5.生活应用(“想想做做”第5题)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课件出示图)
(1) 公交站牌(图1)
提问:在哪见过?(公交站台)
(2) 绿灯(图2)
提问: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
这里的12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
(3)米袋(图3)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
(4)电梯图(图4)
提问: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呢,课后请大家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想想做做”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