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3:0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公顷和平方千米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P34例1、P35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鸟巢的占地面积和我国的陆地面积,引入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例1教学的是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例2教学的是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承前启后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有关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认识公顷、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难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化解措施
操作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实践,初步体验→创设情境,引入“公顷”→合作交流,明确概念→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卷尺
学具准备:卷尺、课前测量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课前实践,初步体验。(10分钟)
组织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明确操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用卷尺测量、并画出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
1.分成4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测量、并画出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
2. 观察这个正方形,估一估有多少个1平方米。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创设情境、引入“公顷”。(3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大小。
2.课件出示一组图片:世界园艺花卉公园——昆明世博园的面积是218公顷。
北京颐和园的占地面积约是290公顷。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
1.学生自由交流。描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所表示的大小。
2.观察图片,发现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2.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早上,红红离开面积是90(平方米)的家,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的学校,走进教室,坐到了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课桌后面。
三、合作交流,明确概念。(15分钟)
1.认识面积单位“公顷”。
(1)教师说明:“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在测量和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公顷”做单位。
(2)告诉学生在操场画出的正方形那么大的面积就是1公顷。
(3)引导学生计算操场上画出的正方形的面积。
(4)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进率。
2.教学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引导学生明确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
(1)讲解: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2)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说明: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
1.(1)认真倾听,初步形成概念。
(2)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3)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00×100=10000(米2)
(4)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在头脑中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表象。

2.(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交流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刚才实际测量的是面积1公顷的正方形, 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合在一起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3.填一填。
(1)3平方米=(300)平方分米。
(2)2平方千米=(200)公顷。
(3)400公顷=(4)平方千米。
(4)6公顷=(60000)平方米。
(5)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2)休闲广场的面积约为6(公顷)。
(3)教室地面的面积约为60(平方米)。
四、巩固应用,提升能力。(7分钟)
1. 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6.1间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多少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6×8=48(米2)
10000÷48≈208(间)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 阅读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了解“亩”这个计量单位。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培优作业
一块近似长方形的沙漠,长是6千米,面积约是30平方千米,若在四周种上防护林,防护林约有多长?
30÷6=5(千米) (6+5)×2=22(千米)
名师点睛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内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同时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