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和画角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角的分类和画角 (P42例2、P43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测量直角的度数,引出角的分类,认识平角、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来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例3教学借助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承前启后
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熟练、准确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3. 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4.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分类,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知道周角、平角和直角度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观察比较
教学设计思路
谜语激趣,揭示课题→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活动角、折扇、量角器、三角尺、各种大小的角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折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5分钟)
1.谜语引入。
(1)“有风就不动, 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 等到起秋风”,打一生活用品。
(2)课件出示两把扇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把扇子。
提问:扇子打开可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你知道这些角是怎么分类的吗?你会把这些角画下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
1.(1)学生自由猜谜语。(谜底:扇子)
(2)观察屏幕上出示的两把扇子,并展开手中的扇子,感受形成不同大小的角的过程,思考角的分类和画角的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3.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钝)角。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组织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用量角器量一量其中的直角的度数。
2.让学生用手中的活动角形成一个角,并说一说角是怎样形成的,明确旋转与角的关系。
3.组织学生观察平角的特点,说一说平角与直角的关系。
4.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说明: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作周角。
(2)组织学生测量周角的度数,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角,根据角的度数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6. 尝试用量角器画角。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43页例3的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3)教师按步骤示范画角。
(4)组织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一个60°的角。
1.学生用量角器量直角,汇报量的结果:直角=90°。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明确: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形成的图形。
3.学生自己动手旋转活动角,明确: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测量得出:1平角=180°,1平角=2直角。
4.学生旋转活动角,认识周角,并借助量角器明确:1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5.学生按要求排列学过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6. (1)学生自学例3的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3)观察教师演示,明确画角的方法。
一、定线;二、定点;三、连线。
(4)动手画角,交流画角的过程。
4.比210° 小(30°)的角是平角。
5.按要求填一填。
6.1个周角等于(2)个平角。
7.画一个50°的角。(P67)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2. 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各种角的认识。
学生独立完成,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角。
8.用一副三角尺不能画出的角是(A)。
A.100°的角 B.150°的角 C.300°的角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画角和量角在方法上有相同的地方,都要“两重合、一对准”。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培优作业
1.把一张长方形纸按如下方式折叠,∠1=40°,你能算出∠2的度数吗?
∠2=(180°-40°)÷2=70°
名师点睛
通过动一动、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到了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既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又使学过的知识得到了运用。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设计微课。